一次调价,让汇付闪POS站在了舆论的风尖浪头,这曾是一家在业内拥有良好口碑的收单机构,很多收单行业的老人都对他有口皆碑:
“他曾是第三方线下收单中的霸主”
“他让第一批代理商都赚到了钱”
“他不曾亏待过跟随的代理商”
自从2014年“预授权事件”导致汇付元气大伤以后,汇付一度将业务中心放在了“金融科技服务”上,但P2P行业在短短两年内由盛而衰,监管降临在前进的道路上并插上了“此路不通”的标牌。这让汇付不得不再次重拾起了收单业务,尽管此时他们已经失去了近15个省市地域的收单权限。
(截图来源:人行官网)
但曾经的代理商依然是其最忠诚的拥趸,老东家重新推出新品牌的时候总是能得到全国渠道的最稳定的支持,也正是因为这些代理商在收单业务上的大力付出和支持,汇付在2018年成功登陆香港上市。
(截图来源:汇付天下官网)
汇付2018年财报显示:
根据公司披露的2018年收入构成情况,支付业务贡献了绝大部分营收,占比超过97%。相比2017年来看,这一比例甚至还有所上升。
在支付业务中,从公司2018年不同渠道处理的支付服务交易量数据可以看到,移动POS服务不仅以11,524亿的交易量在市场上处于领先,其增速也相对较快。排在第二位的是互联网支付服务,全年完成交易量3,684亿,同比增长15%。
正是受益于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公司在小微商户市场的布局,汇付天下的营收从2016年的10.96亿上升到了2018年的32.46亿,同期的归母净利润则从1.25亿上升到了1.76亿,复合增速分别达到了72.10%和18.66%。
所以,汇付应该感谢代理商。
代理商也应该感谢汇付,根据公司在招股书中的描述,佣金及费用主要是指通过ISO(独立销售机构)获取客户后给予的佣金分成。2018年通过ISO获得的移动POS服务客户的支付交易量大幅增加,2018年公司支出的佣金及费用达到16.38亿元。
中国的收单代理商是牛X的,亲手扶起了一个港股上市公司,前不久又扶起另一个A股第一家支付公司-拉卡拉。不知道未来,收单行业的代理商们还能扶起几家上市公司,但起码证明了收单的商业价值,以及代理商的能力。支付公司和代理商之间的关系,理应是相辅相成,互惠互利,而不应该沦落成收割者与被收割的关系。
如今有一些支付公司正在走贴牌的老路,这让市场再次陷入了混乱和恶性竞争,乱七八糟的贴牌产品由一些承包机构来运营本没有问题,但市场政策越来越激进,承诺的结算成本越来越低,嘴上喊着永不调价、永不跳码,身体却总是很诚实。
有些高呼0.45%、0.46%的结算价说不调价,这鬼话鬼听的都笑了……而在背后的支付机构面对这些谎言却无动于衷,坐等收割和分成。大的代理机构是利益相关,苦的是直接做作市场,去拉新,去拓展直接用户和商户的中小代理。
收割他们的不仅仅是上级,还有同行。
(杜鹃幼鸟将鸟蛋挤出巢)
自然界中有一种叫“杜鹃”的鸟,可谓鸟中之贼,自己不会搭窝孵蛋,就把蛋放到别的鸟类窝里,让别的鸟替他孵化,出生的小杜鹃鸟会把窝里其他的蛋挤出鸟巢,最后独享生存资源。
收单行业也有这么一群“杜鹃鸟”,自己不拓展新客户,而是等待别的品牌代理商发展完客户后,想办法获取xx品牌客户的联系方式,假冒官方客服,将原品牌机器替换成自己的机器,从而获取所有激活和刷卡分润收益。
每一次当一个品牌出现负面,出现调价,都会成为他们最佳的“猎食”的目标,他们会和一些“数据公司”来订制需要的数据模版,譬如他们会针对“xx刷”app要求数据公司给他们提供打开过这些app或收到这些app“通知”的电信、联通、移动用户,再针对这个品牌的费率价格整理专门的话术进行电销人员培训,冒充官方建议用户免费换机从而完成“切机”收割。切完后几个月再调价,又完成一次收割。这就是这些“杜鹃鸟”的玩法。
谁都知道这种行为会严重的伤害行业生态。支付机构是不是应该对名下“贴牌”产品进行数量限制?是不是应该对其市场政策进行起码把控?是不是应该对名下代理商“电销切机”的行为予以制止?“利用后期调价”收割用户和中小代理应不应该成为商业模式?这都值得所有收单机构认真思考下。
每年信用卡发卡量还在持续增长,90后00后正在成长为消费主力军,市场的规模还在不断增长,收单业务还有大片的空白市场未曾开拓,这个行业不应该在此时就被搞得一团糟,不要让“调价”成为收割的潜规则,不要让“钓鱼式”营销成为商业模式,建立起“信任”可能需要好多年,而摧毁它,只需要一次失信。
标签: 汇付
②文章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并不完全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受益服务用户之目的,如信息标记有误,请联系站长修正。
④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违规的相关信息,如发现本站上有涉嫌侵权/违规及任何不妥的内容,请第一时间反馈。发送邮件到 88667178@qq.com,经核实立即修正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