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讯(记者 陈琳)6月6日,北京消费季拉开序幕,当天发放了首批专项消费券(线下餐饮和购物)200万个,每个卡包总价值60元,有效期14天。消费券怎么用?能省多少钱?
近日,新京报记者走访部分门店和商场了解相关情况。结果发现,消费券使用较为方便,扫码支付即可抵扣,在一些商店可以享受5折优惠。部分商场负责人表示,从近几天使用情况看,顾客在餐饮和娱乐方面参与热情较高,消费券引流作用初步显现。
一位消费者在王府井百货大楼购买了一支鞋油,原价110元,北京消费券抵扣20元,商家优惠20元,实付70元。摄影/新京报记者 陈琳
■怎么用?
可根据消费者位置筛选商家 扫码支付直接减免
6月6日上午,北京消费券开始发放,记者第一时间抢到了价值60元的线下餐饮购物消费券包,以及一张线上智能商品9折券。打开京东App,4张消费券已经出现在“我的钱包”消费券一栏。显示消费券使用日期是6月6日-6月20日。其中3张专项消费券可在北京地区餐饮、购物领域参与商户线下门店消费时使用,包括1张满50元减10元券、1张满100元减20元券、1张满200元减30元券。
在劲松某大厦,记者打开其中一张线下消费券,“使用攻略”里有活动商家名单,点击即显示支持使用消费券的商家名录。这一功能依据可定位消费者所在地,按照距离对商家进行排序,越近的商家排在越前面。记者使用时,排在最前的商家是紫光园(劲松店),距离500米,点开商家详情,即显示“商家折扣:消费券基础上1倍膨胀优惠。
记者进入该店,询问服务员得知北京消费券确实可以使用,结账时直接打开消费券,在吧台上扫POS机就可以减免。记者点了一碗特色炒疙瘩、一份醋熘木樨,共消费64元,消费券抵10元、商家优惠10元,实付44元。
在消费券基础上,部分商家还推出了1.5倍膨胀优惠。
在花家怡园王府井店,记者注意到,有一桌顾客消费了297元,买单时,可以选择去吧台使用京东支付的POS机,也可以选择直接打开京东App扫描服务员提供的二维码。顾客用手机扫码后,显示消费金额297元,结账页面显示需支付222元,直接减免了75元。“最近几天使用消费券的顾客还挺多的,顾客消费100元,在我们店能优惠50元,等于打了5折。”该店负责人介绍。
消费者可利用京东App查询可使用消费券的线下门店。手机截图
■效果如何?
部分商场吸引客流效果明显 周末交易超千笔
在王府井百货大楼,“北京消费季”的广告随处可见,化妆品、珠宝、百货类、服装、餐饮等店铺都可以使用消费券,使用时消费券和商家优惠1:1配比。百货大楼相关负责人介绍,商场内85%以上的品类参加了消费季活动。一位收银员表示,消费前可先咨询,如果商家在收款单上盖有“不收消费券”的章,就表明不参加活动。
消费数据说明了市民的参与程度。据王府井百货大楼统计,北京消费季开启后,商场流量和业绩都有较为明显的回升。周末的环比数据显示,客流上升27%,销售上升43%,客流恢复程度首次达到88%。“顾客在餐饮和娱乐方面的参与热情较高,周末两天交易超过1000笔,消费券引流到店作用初步显现。”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6月9日,王府井百货大楼超78%的专柜都实现了“京券”消费,带动消费近90万元。
长安商场则借北京消费季同步开启了幸福会员月主题活动,顾客可以享受低至5折的优惠,同时大部分专柜接受北京消费券。“周末两天的环比数据显示,客流环比上升14%,销售环比上升22%。餐饮和娱乐方面使用消费券的比较多,两天的交易达到135笔。”
北京华天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6月8日,北京消费券3天带来了341个客人,收入在4万元左右。
京东统计数据显示,北京消费券发放首日,餐饮业在线下核销占比38.5%、购物占61.5%,其中女性使用了52.5%的线下餐饮购物券。线下消费排名前五是大兴区、朝阳区、海淀区、西城区、昌平区。
王府井百货大楼,到处是北京消费季的广告。摄影/新京报记者 陈琳
■还能领券吗?
6月仍有4次领取机会
记者采访中,听到不少市民表示没抢到北京消费券。依据安排,6月还会发放数批消费券,可在京东App领取。
其中,剩余3批专项消费券(线下餐饮和购物)发放时间为6月13日10点、6月20日10点、6月27日10点,每一批次领完为止。专项消费券可在北京地区餐饮、购物领域参与商户线下门店消费时使用。每个卡包总价值60元(共3张券),每张券有效期为14天,包括1张满50元减10元券、1张满100元减20元券、1张满200元减30元券。除上述政府优惠券部分外,消费者在支付时,还可享受到商家1:1优惠配比。
剩余1批智能产品消费券发放时间为6月18日。智能产品消费券包括线上券和线下券两种。可在京东、小米等线上平台和小米之家、居然之家、百安居等7家首批参与活动的实体门店,购买智能通讯、智能家电、智能家居、智能家装等31类指定的智能商品时使用。单笔订单满2000元,补贴10%(政府与企业各补贴5%),最高补贴400元。
新京报记者 陈琳
编辑 张畅 校对 李铭
标签: 消费
②文章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并不完全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受益服务用户之目的,如信息标记有误,请联系站长修正。
④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违规的相关信息,如发现本站上有涉嫌侵权/违规及任何不妥的内容,请第一时间反馈。发送邮件到 88667178@qq.com,经核实立即修正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