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证券日报
日前,微信刷掌支付小程序上线,相关服务需在刷掌设备上开通。这是继密码支付、指纹支付和刷脸支付等方式之后,又一新型支付方式。
业界普遍认为,随着互联网技术发展,支付方式一直在变革,支付机构也希望通过支付方式的创新来扩大市场。从原理上来看,掌纹的信息识别会比面部识别更容易,且安全性相对更高。
识别设备已获专利
记者查询发现,微信刷掌支付小程序的简介为“伸手感应,识别支付”,在进入小程序后,页面会提示“未开通微信刷掌服务,请在刷掌设备上开通”。记者测试发现,目前普通用户并不能开通使用该程序。
有媒体报道称,目前微信支付已在部分商家接入刷掌支付设备进行测试,但该说法并未得到官方证实。截至记者发稿,微信支付并未针对此事进行回应。
据介绍,该程序的账号主体为腾讯旗下的财付通支付科技有限公司,此前名称为“WePalm”。操作时用户需要在刷脸设备上注册手掌并刷脸关联个人微信账号,线下消费时,将手掌对着微信支付设备扫描区,设备确认完成后进行支付。
《证券日报》记者注意到,近两年来,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下称“腾讯公司”)针对刷掌支付动作频频。
根据天眼查APP显示,腾讯公司自2021年11月份申请了识别模组及掌部生物信息识别设备专利;2022年3月份,腾讯公司申请了“刷掌设备”专利;8月份,腾讯公司申请了“微信刷掌服务”“微信刷掌支付”等相关商标,涉及广告销售、网站服务、科学仪器等多个国际类别。
博通咨询金融业资深分析师王蓬博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刷掌支付与刷脸支付一样,均属于生物识别技术,根据目标掌纹图像区域进行身份识别,提高身份识别的准确度,并应用在支付领域。疫情背景下,戴口罩已经成为多数用户的习惯,从便利性角度来看,刷掌支付或许比刷脸支付更容易被大众接受。”
应用前景待验证
纵观行业,目前移动支付中生物识别技术主要有五种,具体包括指纹、人脸、声波、虹膜、静脉等。
而刷掌支付并非一项新型技术,据媒体报道,早在2015年,就有银行尝试应用刷掌支付,并推出全国首台掌静脉识别银行自助机。但随后几年里,迟迟未见大面积普及推广。
对此,多位业内人士认为,未实现大面积推广或与用户移动支付使用习惯、以及对该技术的安全担忧有关。
根据2022年4月份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的《关于2021年移动支付用户问卷调查的报告》(下称《报告》)显示,95.7%的移动支付用户最常使用扫描或出示条码完成支付,20.2%的用户不接受使用生物识别技术进行身份识别和交易验证。同时,用户希望生物识别信息数据库由国家相关机构掌握,做好生物信息安全存储,确保个人生物信息安全。
零壹研究院院长于百程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上述《报告》在一定程度上展现出用户对移动支付中生物识别技术的接受度,侧面反映了移动支付中生物识别技术推广的难度和问题。以全球视野来看,亚马逊的刷掌支付在美国有一定的商业应用,处于推广阶段。国内微信和支付宝在刷掌支付方面均已有一定研究和探索,微信刷掌支付小程序上线,显示出相关应用探索正在加快。
王蓬博表示,“从鉴权角度看,在信息不被泄露、乱用的前提下,生物识别技术更加安全、方便,拥有更好的便捷性和高识别率等特征。”
对于刷掌支付的商用前景,于百程表示,生物特征识别支付方式的推广确实面临一定问题,若用户对数据安全问题持续担忧较多,则该技术难以进行大规模的商业应用。
“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刷掌支付应用前景待验证,其后续普及可能会面临机具推广、布设和用户使用习惯改变等问题。但从技术本身来看,生物识别技术是支付介质随着科技进步而变化的趋势之一,且这个趋势不可逆。”王蓬博表示。
<
标签: 支付
②文章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并不完全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受益服务用户之目的,如信息标记有误,请联系站长修正。
④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违规的相关信息,如发现本站上有涉嫌侵权/违规及任何不妥的内容,请第一时间反馈。发送邮件到 88667178@qq.com,经核实立即修正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