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浪潮席卷了十余年,除了手机,其他大量“传统”设备也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以电视来说,借助智能化改变了被逐渐边缘化的命运,重新占据家庭娱乐的C位。不过尴尬的是,智能化往往意味着软硬件快速迭代更新和产品生命周期缩短,但价格和基础功能则让智能电视拥有比智能手机长得多的寿命。
这个时候,作为一名普通用户,你可能会面临这种场景——当时花大价钱买来的电视,不知不觉中已经出现了卡顿现象。尽管可能你对它的要求不高,但如果保证不了最基础的流畅使用,那么整体的体验会变得非常糟心。
电视也避免不了用久了就卡的命运
目前来说,市面上绝大部分智能电视用的都是以安卓为底层的定制系统。因此,软硬件层面上来说,智能电视本质上就是一台大屏的安卓设备。在其他安卓产品比如手机上容易遇到的问题,电视上同样也可能会碰到,比如卡顿。即使到了今天,手机芯片性能大幅提升,安卓手机也不能说完全解决了卡顿问题。而硬件性能远落后于手机的电视产品,很难完全避免卡顿问题。
小雷在某头部电视品牌的官网上找了款55吋2000元以下的电视产品,配置表显示,它用的芯片还是双A73+双A53的四核架构,运行内存则是2GB。作为对比,这家品牌的一款千元机用的芯片则是天玑700,CPU架构是双A76+双A55,内存为有4GB和8GB两种规格。
(图源网站截图)
当然,这样简单粗暴的对比其实并不恰当。毕竟,安卓电视和手机对应的场景是有很大区别的。一般来说,手机需要承担的综合任务很多,包括通讯、摄影、游戏等,影音播放只是它的众多功能中的一小部分。电视则通常聚焦于影视播放这一个场景,最重要的硬件往往是屏幕而非芯片。
正常情况下,电视产品对性能要求不会特别高,视频解码和日常简单应用耗费不了太多性能资源,但现实往往没这么简单。
首先,出于商业利益考虑,电商厂商喜欢在电视中塞入大量服务或功能,比如AI助理、游戏、广告插件等。部分电商买回来甚至能看到一堆卸载不了的预装应用。电视的智能性固然重要,但鸡肋功能会吃掉宝贵的硬件资源,最直观的就是实际剩余内存和闪存容量变低了。更过分的是,系统更新后,也往往会应用更多、闪存容量更低、系统更卡。
(图源Pixabay)
其次,广告变多了。价格战导致电视利润被摊薄,硬件不挣钱,就从广告上薅回来。小雷自己的感受是电视广告越来越多了,开关机有广告、熄屏屏保有广告,甚至手机投屏也得先看一段广告,看影视剧就更不用说了。无处不在的广告,未必会占用太多硬件资源,但会产生打断和阻隔的负面体验。
另外,网络也可能是电视卡顿的罪魁祸首。现在大量电视产品依然不支持5GHz WiFi,2.4GHz频段连无线网,被干扰的几率很高,很容易出现网速慢、播放卡顿的状况。用网线直连可以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但即便很多高端电视用的也还是百兆网口,看1080P在线问题不大,如果看高质量在线4K或者用NAS看本地高码率视频,还是会有点力不从心。
(图源网站截图)
坦率说,电视用久了变卡,更多是一个商业问题而非产品问题,本质上是电视厂商为了攫取更多商业利益而违背产品规律的后果。
怎么解决?
开头我们已经说过,电视产品生命周期要比手机长很多。对不少人来说,从电视搬进家里的那一刻开始,就做好了用到坏的准备了。无论智能电视的功能和形态如何变化,最核心的依然是影视资源播放。所以,解决卡顿的思路在电视和手机上会有明显不同。
我们不妨先来整理下思路,避免电视卡顿的可以干预的环节无非就是买前后买后。如果购买电视时,就把硬件性能考虑进去,后续就能省不少麻烦。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大部分电视产品的商品页面,都会大力宣传外观设计、屏幕素质、音箱效果等。对于芯片、内存这类参数,品牌要么把它们放在参数表的隐蔽小角落里,要么干脆秘而不宣。甚至不少评测机构评测电视时,对这些也是一笔带过或直接不提。
对这类电视产品,普通用户能做的不多,只能尝试从其他渠道去了解,比如相应的论坛、微博等,不少用户会分享这方面的信息。
如果想要电视产品能够长时间保持一定流畅度的话,最好还是设置一条基础配置线。比如低端或入门电视CPU至少要有A73或更强的大核心,内存3GB以上、最低不少于2GB等。对于高端旗舰产品,则CPU要有A76以上大核心,内存最好4GB起。
(图源联发科官方)
当然,能在买电视前就做好万全之策的人并不多,更多时候还是得亡羊补牢。动手能力强的小伙伴,可以尝试Root电视系统,获得超级权限后给系统来个大精简,但这个方法有一定风险,并且不是每一台电视都能这么操作。
比较可行且通用的操作,就是尽可能地卸载用不到的应用,并且关闭应用的自启动权限。至于厂商在系统里提供的服务,用不上尽量关闭。还有一点很重要,如果系统升级过,可以尝试恢复出厂系统,并关闭系统自动更新。
不过,对一些年龄更大的老旧电视,配置已经落伍到怎么折腾都卡的地步。这种时候,用外接电视盒会是个更好的选择,让电视本身停掉所有智能功能,变成一台纯粹的大号显示器,用釜底抽薪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但要注意的是,现在电视盒子有点夕阳产业的感觉。智能电视快速普及下,厂商普遍不太愿意花很多精力在电视上。以小米来说,官网在售的两款电视盒子配置都不高,性能甚至还不如自家的智能电视。这类产品买回来,达不到解决卡顿的目的。
另一类盒子品牌来自内容供应商,比如腾讯极光、爱奇艺等。这类产品的配置相对会高一些,比如腾讯极光盒子4 Pro用的是4核A55芯片,4+64GB存储,还支持WiFi6和千兆网络。只是,价格也要贵不少,像这台就要699元。
(图源腾讯极光官方)
也有低成本的盒子方案,那就是运营商的机顶盒。它们通常是IPTV盒子,一般和宽带一起搭售,用户每月多支付一点费用就可获赠或免费租赁盒子,有的还有第一年免费的优惠。这种盒子一般配置不高,系统UI、功能也比较粗糙。不过它能给用户提供大量电视内容,尤其是各频道直播内容,功能和产品机制比较符合传统电视的使用习惯。因此,对长辈或者中老年用户来说,这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方案。
另外还有特殊的电视盒子——Apple TV。苹果盒子的优点和缺点都非常明显,它的性能很强,以2021款来说,A12芯片加持,基本可以碾压所有电视盒子以及智能电视。iOS系统的体验也比拼命塞广告的安卓定制系统好很多,对第三方应用的支持当然也做得很好。
(图源苹果官方)
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除去高昂的价格外,苹果盒子没有在中国大陆地区发售,相应的服务也没有接入,自然谈不上本地化了。很显然,苹果盒子更适合有一定动手能力的数码爱好者或发烧友,而不是普通人。
智能化带来体验劣化,是电视行业的悲哀
从技术和市场的角度来看,智能化是不可阻挡的大趋势。智能化也的确带来了大量的新场景、新功能,让使用体验上升了一个新台阶,智能手机的发展普及过程就是最好的例子。但技术的进化方向,往往会被商业欲望带偏,用户和厂商的利益也并不能一直一致。
智能电视越用越卡,应该说不是一个正常现象。前面我们已经说过,电视的核心场景很少,需要的硬件性能并不高。只是,厂商出于商业利益驱动,在电视系统里塞私货,导致电视越用越卡。这样一来,“去智能化”“拟智能化”反而可能是最符合电视用户利益的做法,这就很有讽刺性了。
而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电视厂商的商业模式出现了问题。奥维云网的数据显示,2021年彩电行业的利润率仅有1.8%,比手机还要低不少,称得上是最不赚钱的科技产品之一。正因为这样,大部分电视品牌顶着消费者的舆论压力,也要坚持往电视里塞广告。至于已经买了电视的老用户,他们的流畅体验,则不是电视厂商优先考虑的问题了。
硬件之外,内容方面,国内电视端的影视资源基本掌握在少数几家内容商手上,电视品牌基本只是中间商,从中攫取的利润也相当有限。回过头来看,或许当年打着“生态化反”旗号的乐视电视,探索的模式是最接近成功的。
站在普通用户和科技爱好者的角度来看,电视行业的现状,无疑是让人感到悲哀的。电视产品的不断进化过程中,带来了更大的屏幕、更低的价格和更智能的功能,但却在最基础的体验上翻车了,而且不是技术而是商业利益上的考量导致的。作为消费者,我们自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只能希望电视厂商能打破当前的僵局,找到更健康的商业道路。
标签: 电视
②文章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并不完全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受益服务用户之目的,如信息标记有误,请联系站长修正。
④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违规的相关信息,如发现本站上有涉嫌侵权/违规及任何不妥的内容,请第一时间反馈。发送邮件到 88667178@qq.com,经核实立即修正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