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史记 · 货殖列传》
古往今来,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及金钱的支撑。在中国过去的货币历史中,其中古铜币币面的三种名称一直为后世人所津津乐道:重宝、元宝、通宝。那么,这三者究竟区别何在呢?
一、面值不同:
通宝一般为小面值钱币,中等面值的是重宝,元宝为大面值钱。有些以寄重形式存在的。
二、材质不同:
一般来说,通宝和重宝是铜制的,而元宝也有铜制的,锭类为黄金或银制的,一般白银居多,黄金稀少。
三、起源不同:
1、通宝:
起源于唐初。早期多以重量作为钱币名称,如半两、五铢。唐代改变了秦、汉以来钱币以重量命名的习惯: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废五铢钱,开始铸造开元通宝,币面上下右左有“开元通宝”四字。
“开元”意为开辟新纪元,“通宝”意为通行宝货。有人按顺时针方向回环来读作“开通元宝”,成为后世铜币以“通宝”或 “元宝”命名的由来。
2、元宝:
“元宝”这一名称最早是用于唐肃宗时史思明在洛阳铸的"得壹元宝"和“顺天元宝 ”。在中国货币史上,正式把金银称作“元宝”,在元代开始。
大历年间曾铸有大历元宝,制作不精。当时钱价很低,铜价却很高。因此官铸也不精良。以后还有天福元宝、淳化元宝、圣宋元宝、宣和元宝、靖康元宝等。
古钱币中元宝一词在《宋史·食货志下二·钱币》提到:“初, 太宗 改元 太平兴国,更铸‘太平通宝’。淳化改铸,又亲书‘淳化元宝’,作真、行、草三体。后改元更铸,皆曰‘元宝’,而冠以年号。”
3、重宝:
“重宝” 也是铜币的一种名称,这一名称最早是用于唐乾元元年铸的“乾元重宝” 。
朝鲜曾铸造乾元重宝,背面有“东国”二字,这是朝鲜最早的钱币。其后有南汉“钱亨重宝”,北宋“庆历重宝”,“崇宁重宝”,清“咸丰重宝”、“光绪重宝”等等。
四、特点不同:
1、通宝:
“通宝”名称为后世沿用,常在通宝二字前冠以年号、朝号(国号)。
2、元宝:
明代朱元璋避讳元字,所以在明代没有元宝的记值钱币。常被后人用作贵重的黄金或白银职称,仰面似船,伏面似案(桌面)的船型“银艇”。
3、重宝:
钱币币面多在“重宝”二字前铸有年号。
延伸资料:
自从唐朝起,钱就不再以重量为名称了,而改称宝。如“大唐通宝",“唐国通宝”、“太平通宝”、“永乐通宝”、“康熙通宝”等等。有藏友总结了历代钱币中钱文称为通宝的有“宋元、太平、天禧、皇宋、至和、嘉佑 、治平、熙宁、元丰、元佑、元符、建国、圣宋、崇宁、大观、政和、重和、宣和、靖康”等等。
除了“通宝”以外,历代古币上还有“重宝”“元宝”等(明朝只有通宝)。以清朝咸丰年间的铸币分类最为复杂,制钱称通宝,当五至当五十称重宝,当百至当千称元宝。直至民国早期还有“民国通宝”和“福建通宝”等。贯穿了从初唐到晚清的各个时代。
宣统年间,全国各省几乎都已停铸制钱,仅宝泉局铸过一种重一钱的“宣统通宝”小平钱,数量也不多,分为大小两种,新疆地区有“宣统通宝”红钱,以及宝广、宝福两局出过机制币。
注:本文部分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标签: 通宝
②文章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并不完全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受益服务用户之目的,如信息标记有误,请联系站长修正。
④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违规的相关信息,如发现本站上有涉嫌侵权/违规及任何不妥的内容,请第一时间反馈。发送邮件到 88667178@qq.com,经核实立即修正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