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益证明和工作量证明本质上都是为了竞争记帐权,或者是生产区块的权利。
在POS和DPOS中,代币代表了权益。以POS确立共识的机制代币可以挖矿,在DPOS机制中代币可以投票。
说到DPOS,就不能不说到交易所。
一开始大家认为虚拟货币应该保存在点对点的钱包里面,这也是理想的状态,但是中心化交易所的崛起,导致了PoS和DPoS面临权益的集中化问题。因为以POS和DPOS机制建立的项目,代币代表了权益,拥有多少代币就有多大的话语权。但是事实上大多数用户购买的代币仍然是存放在平台上的,这就相当于将属于币代购买者的权益拱手以0成本的方式让给了交易所。在EOS的超级节点竞选中,火币,bitfinex宣布参加竞选就一点也不奇怪了,因为在它们的平台有大量的用户的EOS代币,而这些代币的投票权就在平台。相比之下,平台拥有的代币量是大户无法比拟的,同时平台拥有这些代币投票权的成本几乎为0。在这种情况下,大交易所极可能成为EOS的大玩家,而交易所的本质是逐利的,它们并不关心EOS代币生态的发展,或者即使关心也没有能力将EOS生态向更好的方向引导。火币成为EOS的超级节点就是这么来的。
目前来看,EOS并没有作出防止交易所成为超级节点的方案,一是技术上不好实现,二是与交易所交恶成本太高,不利于生态的建设和发展。
虽然EOS有宪法来约束生产区块的超级节点,但仍然避免不了超级节点越来越富,超级节点沦为财阀的游戏这样的情况,这个本身不是EOS的缺陷,而是采用DPOS机制的所有代币共同的毛病。这是所有其他持有EOS代币者们不愿意看到却又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后续就看EOS社区和生态的发展能否抑制这种情况。
分叉
POW机制在硬分叉的时候,算力大的那条链条会形成马太效应,而算力小的链条会出现出块困难,挖矿产出小、交易确认慢,自然选择下,矿工会很快集聚到算力大的链条,停止挖掘算力小的链条。在POW机制下,不会轻易启动硬分叉。
POS就是以币生币,用币的所有权进行挖币,不需要投入算力挖矿,在硬分叉的时候,只要有一个币接着挖原链,必然分叉,而且两条链条的币都不会丢失,所以PoS对分叉没有算力成本上的壁垒,也没有经济上的惩罚,几乎可以说毫无抵抗硬分叉原链存活的能力。抵御分叉的能力对于以作为世界货币为实验目标的虚拟币而言,是有必要的,在技术上保证交易一致性,在政治上防止社区和市场的割裂。
POW工作量证明机制下的电力消耗真的毫无意义吗?
一直以来,POW为人们所担忧的是它的没有任何产出的电力能量消耗,比特币中的哈希运算,通过大量试差找到一个正确值,而这种运算对于现实中的社会发展却没有什么实际意义,被一些人称为无用功,是一种浪费。但是工作量证明机制的存在仍然有其合理性的因素。
奢侈品的出现满足了有钱人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血钻让贵妇们光彩夺目。这些东西,原本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并非必须品。同样的道理,不是比特币选择了人们,而是人类发展到今天的文明程度,人们需要比特币。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没有付出的得到是容易被摧毁的,工作量证明机制也不例外。
比特币算力增长到今天,每天要耗费数亿人民币的电力成本,人们参与的挖矿是纯粹的市场行为,是市场对其认可的结果。打个比方,马云的“双十一”要支撑海量的并发交易,所以他们构建了服务器集群,而不是反过来,因为搞了服务器,就产生了巨量的交易。比特币网络每天的交易量上升到今天的几十万笔,是人们对它的选择。淘宝为了应对海量的交易,花费巨资投入硬件,人才来建设网络,我们不能要求淘宝以极低的成本来支撑其服务,同理也不能要求比特币网络能够做到极低的成本来进行去中心化的运作。
所以POW机制下引发的算力竞争,是市场对它的自调节作用,前者是果,后者是因。
PoW机制下,一分工作量的投入,才会有一分产出,在这一点上至少是做到了公平。算力攻击成功的概率,随时间推移是成几何级数下降。这里有两层屏障,一是经济(算力成本),二是时间。同时算力不能达到51%是整个社区的共识,因为如果一个人假如算力达到了51%,他可以修改记帐,那么代币的价值基础就会被摧毁,人们将不再认同这个币种,那就剩下这个人自己玩了。所以每次挖比特币的大矿池算力接近50%的时候,矿工就会离开,避免算力集中达到阀值。
从工作量证明到权益证明,它们各有优劣,都不完美。不完美,才会引发争论,才会引起人们对它们的监督。
标签: 代币
②文章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并不完全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受益服务用户之目的,如信息标记有误,请联系站长修正。
④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违规的相关信息,如发现本站上有涉嫌侵权/违规及任何不妥的内容,请第一时间反馈。发送邮件到 88667178@qq.com,经核实立即修正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