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开始卖pos机(30分钟万物到家,零售业的科技之战已经开始)

快鱼网 23 0

1993年春节前夕,上海华联商厦旗下6家超市一天内,同时开业。上千种日用品和副食品摆满货架,拿钱购物的顾客排起长龙。

自此,票证退场,超市登场,中国消费者迈出告别短缺、走向充足的一大步。

这一年,斯坦福大学博士后张文中回国,创办了信息技术公司卡斯特。受到沃尔玛利用卫星系统管理供应链进销存信息的启发,他们研发出一套针对零售企业的信息管理和POS系统。

但张文中发现,大多数超市对此接受度并不高。为此,张文中选择开一家超市先用起来,“让零售企业相信高科技的力量。”这家开在海淀翠微路的物美超市,一年后的销售额就突破亿元大关,自此也开启了中国零售信息技术应用的先河。

某种程度上,中国零售业三十余年的发展史,也是一部科技简史。从最开始的POS机和信息化系统,到后来基于Sass的ERP系统,以及电商时代飞速发展的云计算,这些技术进步带来的红利,也彻底改变了零售行业的格局。

当下,零售对于科技创新的需要,也越发的迫切。

随着疫情后消费形态的转变,用户对于商品及服务消费确定性要求增加,逐渐演变成为“外卖送一切”,这也让Uber、美团等平台的外卖非餐化业务迅猛发展。但如何满足消费者“更快更好”的新要求,在30分钟甚至以秒计算的时间单位内,为用户提供万物到家的新选择?整个零售业态的供应系统、履约方法,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这一切,还是需要技术来求解。

01、“万物到家需求”的再升级

国外市场调研机构Coresight Research认为,在即时需求驱动下,美国的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将达到200—250亿美元,预计占据整个电子商务市场份额的10%~13%。

在中国,即时零售市场也有呈现出类似的发展趋势。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2022年中国即时零售发展报告》显示,受疫情的影响,2020-2021年,中国即时零售年同比增长率基本保持在80%-100%,预测到2026年即时零售相关市场规模将超过1万亿元。

Coresight Research 在2021 年 10 月 18 日的消费调研显示,48.8%的受访者在过去一年中,曾在网上购买过杂货。配送时效在交付体验中的作用,这变得越来越重要。上述调查发现,在网上购买杂货的受访者中,约有 48% 选择了快速送货服务,包括当天、一小时和 15 分钟、30 分钟的服务。

Coresight Research认为,即时零售行业的订单规模和高速增长,佐证了消费者对快速履约的要求。这将会对传统的购物消费方式带来根本性变化,顾客的采购需求将从大批量家庭式采购,变为小批量的按需按时购买。

这一趋势下,整个零售行业也在出现根本性变化。

国外的即时零售平台Gopuff,2019年至2021年的用户规模从30万激增至260万,收入从2亿美元增长到接近10亿美元。在去年12月,美国外卖平台DoorDash宣布已在纽约切尔西开设了一家零售便利店DashMart,从原有的餐饮外卖服务扩展至食杂商品零售,将门店作为前置仓向用户提供15分钟快速配送服务。

Uber Eats官网数据显示,截止2022年7月,已经有超过82.5万家餐厅、零售店、生鲜杂货店、花店、酒行等商家在使用Uber Eats平台;2022第三季度财报数据显示,Uber送货服务订单总额为137亿美元,不计入汇率变动的影响的同比增长为13%。

在国内,美团财报数据显示,以“本地门店+即时配送”为特征的即时零售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第三季度美团即时配送订单数增长至50亿笔。

对于普通消费者而言,外卖平台从送餐送饮品,也逐渐成了一个满足日常家居生活所需的万能性平台,即买即得。然而,30分钟达成为标配的当下,这其实对后端技术也有更高的要求。

回顾零售发展历史,电商通过“社会化物流+移动互联网信息流”,挑战了以地产逻辑为代表的线下实体零售体系,消费者习惯了等待换取更加丰富多样、更加便宜实惠的商品选择。

而当前,全球疫情后消费行为发生巨大变迁且不可逆,30分钟内送达将逐渐成为新的分水岭。以即时零售为代表的零售业趋势,也逐渐成为全新的零售业转折点。

那在本轮即时零售浪潮中,核心的科技动能又是什么?

02、效率,还是效率

零售的一切,归根到底还是关于效率的竞争。

立足当下,30分钟达意味着更高效的履约,这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自动配送、机器人分拣等新技术,已经在逐渐落地应用。尤其是在国外,很多零售企业以及技术巨头,其实都已经在近几年推行并实验了。

2020年6月,美国零售商克罗格(Kroger)和电子商务技术公司奥卡多(Ocado)宣布达成合作,并分别在大湖区、太平洋西北地区,以及西部地区建造了三个新配送中心,用于使用机器人技术打包客户订单。

克罗格高级副总裁罗伯特·克拉克(Robert Clark)就无比激动的表示:“我们将利用先进的机器人技术和创新的技术解决方案,来重新定义客户体验。”

而另一零售企业亚马逊,则在今年年初推出了新机器人Sparrow。尽管外观看起来还是传统机器臂造型,其实突破已经不小,这已经可以完成所有商品的自动化分拣任务。

物品分拣其实不是一个特别频繁、重要的事情。但对于零售行业庞大的仓储系统而言,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在最短时间内,将生鲜食杂、家居百货等即时性商品,以最短速度精准分拣,尽最大可能压缩送到消费者手中的时效,则是个巨大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实际难题,亚马逊在近些年就一直加大科技投入,引入了Sparrow机器人。Sparrow机器人其实就是在以往发那科的工业机器臂的基础上,做了进一步的软硬件迭代升级和创新。软件上,利用新的人工智能技术,摄像头能通过尺寸、形状、条形码等多种数据识别商品;硬件上,开发了一种由多个液压吸管组成的抓取设备,能够根据物品大小、材质调节吸管的数量和吸力,处理各种复杂的商品分拣任务。

此外,亚马逊在近些年也布局了各式各样的机器人,有负责运送、也能和人合作的Proteus,干重体力活、分拣大包裹的Cardinal。这些机器技术的使用,其实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最终推动物流仓储的无人化和自动化。

在国内,美团也在积极加快探索履约体系的自动化建设。2020年,美团自动配送落地北京顺义,两年多的时间即时配送的日订单峰值已超2000单。而根据美团第三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11月,美团无人机配送已在5个商圈落地,航线覆盖18个社区和写字楼,可为近2万户居民服务,并且完成面向真实用户的累计订单超10万单。

今年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美团还展出了多款3D分拣机器人、AMR机器人(自主移动机器人),其在广东的智能分拣仓内,已有100多台冷链分拣机器人在0℃以下的环境中作业,通过货物自动识别、智能路径调度、机器人分拣等步骤,将商品有序放入指定保温箱。

据了解,去年开始由美团牵头主导,联合多家国内机器人行业、AI行业、物流自动化行业、智能制造行业的代表企业,共同推出了这套更符合零售场景应用的智慧化分拣解决方案, 有效改善仓内分拣效率和发货时效,从而为消费者带来更好的商品和物流体验。

而这一切的最终效果,更多是希望拥有更高的效率和更优质的用户体验。客观上来讲,这些新技术的应用,确实提高了行业供给效率。

美国区域性连锁超市巨人公司(Giant Company)使用机器人运营的自动化履约中心,打开了新泽西州的新市场。其与机器人公司Swisslog合作涉及自动化电子商务履约中心(EFC),使用订单拣选机器人以加速商品出货效率,预计每周可以完成至少1.5万份订单,为其带来了新的增长机会。

这些巨头在新技术的应用创新,也在某些层面推动了行业的整体向前。从CB Insights评选的2022年零售科技公司TOP100来看,大量国外创业公司已涌入零售生态链,从事商品视觉识别、仓内分拣机器人、无接触支付等新型业态。统计数据进一步显示,2021年上述100家初创公司共融资131亿美元,是2020年的3倍。截至到2022年,其已募集到230亿美金融资。

03、技术先发,美团、谷歌们的新起跑线

从技术路径来看,即时零售推动的这波行业科技创新浪潮中,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以沃尔玛等传统零售巨头,以及DoorDash、Gopuff等新型零售企业为代表,其技术储备和研发方向仍然聚焦在线下供应链效率的提升,并通过城市前置仓等线下新型供应链物流模式,提高履约能力。

比如沃尔玛已经开始在门店推行具备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的智能标签,使得每一件商品的市场流通和行径都可被追溯,可实时获取到库存管理系统中所收集的数据信息,简化了数据处理,将整个物流环节数字化、信息化,提高物流管理效率,降低人员需求。

同时,沃尔玛还宣布将建设4个全新的高科技履约中心,利用自动化来更有效地包装和运送在线订单,将配送时效压缩到次日达或者两天达。

在全球疫情期间,沃尔玛也开始加速迈入“小时达”的即时零售大门,其加强网购外送服务,让用户可在两小时内收到日常必需的生鲜商品。

沃尔玛集团总裁暨首席执行官董明伦(Doug McMillon)认为,除了网购配送之外,沃尔玛更希望通过自动化和新型订单履行中心,加速提供得来速服务,方便人们线上订购、实体取货,快速消化庞大的网购订单。

以沃尔玛即将采用的以色列Fabric系统为例,它的微型订单履行中心(Micro-Fulfillment Center),只需占地1万平方英尺(约280平米),运用机器人在有限的空间快速捡货,就能达到比人工快5到10倍的效率。

在新型供应链物流方面,美国版外卖平台DoorDash宣布已在纽约切尔西开设了一家零售便利店DashMart,从原有的餐饮外卖服务扩展至食杂商品零售,将门店作为前置仓向用户提供15分钟快速配送服务。

有“数字便利店”之称的美国前置仓新创企业Gopuff,自疫情以来,用户规模从30万激增至260万,收入从2亿美元增长到接近10亿美元,2022年2月至4月期间,Gopuff的销售额更是大幅增长了172%。

而作为全球零售巨头的沃尔玛,仓店一体的前置仓模式在2021全年的营收,在年度大卖场到家业务营收中排行第一。

第二类则以谷歌、美团等高科技企业为代表,其并非传统的实体零售形态,但通过载具技术突破等找寻新方向,并且在这一进程中与实体零售深度融合。

比如谷歌目前已经在澳大利亚、美国多地部署旗下的Wing无人机业务,并通过和当地生鲜、百货等实体零售商合作,在几分钟内将生鲜杂货直接交付到消费者手中,目前其已在全球累计完成超过20万次商业交付。

谷歌选择切入到零售业务之中,也可以看出这家科技巨头的野心:由信息技术创新再进一步,进入到消费者高频、刚需的家庭消费之中。

根据谷歌零售行业负责人 Ted Souder的说法,过去线上/线下的零售比例始终维持在15%/85%的平衡比例,但在疫情后这个比例极有可能无法回归,可能会维持在1:1的比例。

谷歌选择“最后一公里”载具技术的突破,来切入即时零售赛道。相比之下,美团的挑战则更加艰巨——其承载着200多个消费场景,任何一个场景下的效率提升,都可能冒出复杂难题。

这种场景倒逼,也推动了其“全面开花”式的技术爆发。

比如,美团在猛攻无人机、自动配送车等履约技术的基础上,不断衍生出声波定位、静音螺旋桨等行业领先技术,并且不断联合国内外顶级高校及实验室,进一步将前沿科技创新推入零售场景应用。再如其为帮助连锁医药零售商家解决晚间服务社区用药需求,开发出24小时智慧药房并投入使用,通过视觉识别、自动机械臂等技术融合,更好服务居民夜间用药所需。(雷峰网)

04、新融合

从沃尔玛的卫星,到谷歌、美团的无人机,整个零售业的科技竞争从未停歇。

全球范围内,无论是传统零售商、新型零售商还是科技零售企业,都在即时零售这个万亿市场中不断“开卷”。

一方面,以沃尔玛为代表的传统零售商,通过仓店一体、前置仓等新型供应链物流模式,加入即时零售大军。另一方面,在Google、美团等科技企业带动下,大量传统实体零售商家拥抱线上,用“科技杠杆”提升零售各环节效率,满足消费者“线上下单,线下30分钟即买即用”的购物需求。

归根到底,所有技术的进步,都是服务于社会效率的提升。消费者“外卖点一切”需求催生了万物到家的即时零售,而这种业态又在驱动零售行业的科技应用效率。新技术、新业态的深度融合之下,即时零售市场的需求值得期待,而当下的市场需求,也即将在未来,迎来一个爆发点。

标签: 零售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