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做健身pos(从51信用卡的前世今生看未来信用卡市场变化)

快鱼网 25 0

昨天,网络上最火的莫过于51信用卡了!

没出,几个小时,羊毛攻略就已经传遍大江南北!

那我,我们就来了解下51信用卡的前世今生!

2012年,孙海涛和4个同事在杭州城西一间小酒店住了一个月没回家,开发出51信用卡管家App。

2018年7月13日,51信用卡正式登陆港交所。2019年3月26日,金融科技头部平台51信用卡发布2018年度业绩报告,这也是其2018年上市后的首份年报。年报显示,51信用卡2018年营收达28.12亿元,连续三年保持同比上涨趋势。2019年9月30日,51人品借款人端待还资产余额为107亿元,对应投资人端待还余额仅97亿元,此外截止2019年6月30日公司自有净资产余额38亿元,自有现金总额26亿元。

51信用卡作为杭州互金科技金融企业的代表,曾经位列杭州独角兽企业名单的第一位!

众所周知,去年年初独角兽在国内资本市场的火爆程度。51成为市场的宠儿!

它的业务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最早时主要是信用卡羊毛交流平台,因为那时各家银行的APP和公众号都还没起来,各种优惠和活动信息主要在线下网点和银行官网发布,正常人平时谁上银行官网啊,需要各路玩家交互信息。

51和其他几家信用卡平台都是当时起家的,那时也是各种羊毛最丰厚,银行最容易被撸秃的阶段。

举个例子,某家银行一度脑抽筋,搞了一个新年跨年刷的活动,满2000-1000/5000-3000,名额有限先到先得。

看起来好像没问题对吧,但是实际问题是,除夕半夜时大家都过年了,哪还有几家店开门的?于是那个在半夜12:00放出来的名额,根本一般人用不了,基本等于白给,最后都被养鸡场(POS机)的人撸走了!

当时上海24小时营业的便利店,有人过去直接拿了5000的APP STORE充值卡,倒手就赚2500。

——但是后面羊毛党军团化,各家银行学精了上APP和公众号推广优惠信息,加上“卡惠”这种专门做优惠信息的陆续进场,51在这一块的优势就不明显了,后面专心就做另外的方向了。

51的主业开始转向了信用卡办理!

这一招在当时是妙棋,各家银行自己最开始在移动互联网(APP&公众服务号)的进展是偏慢的,招行作为投入最大、互联网业务发展最成熟的银行,迅速稳住甚至进一步扩大了它在信用卡和个人金融服务上的优势。

其他家银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但是自家APP和IT团队不争气,没办法。

只能用最粗暴的手段:向分支网点下硬指标,必须基层员工办出来多少张信用卡,或者摆在超市路边的办卡小摊+业务员的地推模式。

即便如此,线下办卡任务的压力也极大,这时51提供了一个办卡信息的交互平台,想要办信用卡的潜在客户,可以在APP上填写办卡需求信息,而银行的客户经理,可以登录APP在后台上看到这些办卡需求,然后选择性的去一一接洽,完成那要命的办卡任务。

这里精妙的同时对接了需求和供给,一下子51就火了,也是“我要信用卡”这个名字谐音的由来。

随着办卡的人数增加,许多用户也带来了跨行管理多卡的需求,尤其是各家银行的还款日和免息期都有所不同,一不小心就容易忘了。

这时51也是最早一批提供跨行信用卡账期管理功能的APP之一,而各家银行由于各自山头的原因,根本不可能提供这种跨行业务。

但是这里就涉及51没有权限和端口来

据新浪财经消息,7月30日51信用卡受券商申万宏源给予“增持”评级。或是受此消息影响,当日股价涨逾6%,盘中一度触及4.10港元。虽有上涨,但相较于发行价仍旧相差一大截。

回想去年7月13日在港上市时的情景,以8.5港元的发行价,并超过100亿港元的市值登录资本市场。在当日的媒体见面会上,创始人孙海涛也被问到了关于破发的问题,他表示“如果破发,会挺难混的”。

事实上,对于上市初期投资51信用卡的机构和投资者来讲,再过去的一年里过得并不是那么的轻松,从其股价表现似乎能窥得一二。

首先,它股价的最终定价便是在其指导价区间的最低下限,指导价区间为8.5至11.5港元,最终定价为8.5港元,并且在其招股公开发售的环节,仅获得了87.63%的认购,相较于市场一般对新经济企业上百倍认购的预估,这样的表现实在是不尽人意。

这似乎暗示了其股市表现或不会有太多的惊喜。果不其然,到了第四个交易日便以8.43港元收盘,宣告破发,之后便开启了漫漫阴跌的进程。如今3.64港元的股价在资本市场上,也确实让他挺难混的。

当然面对这些,51信用卡也在不断提升自我。据新浪财经消息显示,51信用卡在今年5月8日发布了“T+”计划,牵手金融机构,近期也聚焦于个性化金融服务的打造。

但在如今互金行业平台暴雷频频的背景下,市场上那股极端悲观的情绪也持续笼罩在以51信用卡为首的互金行业头上。作为中国最大的线上信用卡管理平台的51信用卡,未来还能夺回几分“信用”?个性化的金融服务等措施的推进,会是拯救其股价的“良药”吗?

从其2018年的业绩报告,这也是其上市后的首份报告可以看出,51信用卡2018年营收达28.12亿元,连续三年保持同比上涨趋势。相较于2017年的22.69亿元同比增长了24%。相比2017年净亏损的13.79亿元,2018年净利润为21.69亿元,实现了扭亏为盈。

其年报显示,51信用卡目前主要业务板块在信用卡账单管理在线还款在线办卡其他负债管理精准营销等产品。

截至2018年底,51信用卡管家注册用户数达到7590万,于2017年底的6200万相比,同比增长22.4%。

在获客成本上也表现出了强劲的优势,2018年度销售及分销成本为6.18亿元,仅比2017年的6.14亿元增长了400万元,累计管卡数量由2017年的1.06亿增至2018年底的1.23亿,同比增长15.7%,市场占有率接近20%。

同时,根据年报显示,2018年度通过51信用卡管家偿还信用卡及其他账单还款交易金额为1872亿元,同比增幅71.6%。

值得注意的是,它的信用卡科技服务业务增长最为迅猛,期内贡献收入2.56亿元,同比大幅增长82.1%,2015-2018年,它的信用卡科技服务费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78%。

与此同时,2018年末转介信用卡数量达到270万张,同比增加28.6%。而信用卡科技服务的合作银行数量达24家,同比增长26.3%。伴随业务规模的持续扩大,信用卡科技服务望成为重要的增长引擎。

在逆势背景下51信用卡能有此表现,表明仍有其值得乐观的一面。但目前这一行业,竞争从未停止,依旧存在众多的挑战者,财报数据表现良好的51信用卡仍需直面这些难题。

“互金”赛道上 面临的绊脚石还有很多

随着政策监管趋严,行业加速洗牌的格局仍在继续,行业集中度也在进一步加强,对51信用卡这样相对规范的平台来讲具有一定的“清场”作用,但在这一赛道不得不面临一些大大小小的绊脚石。

1、面对行业发展的严峻形势及弊端的同时 自身监管问题不能忽视

事实上,在这一行业无论是美股还是港股市场,对互金概念股进行梳理后不难看出,在股价表现方面基本都是绿肥红瘦。

一些互金平台依旧未能实现盈利,甚至有的参与者已经打退堂鼓了。比如信而富,其股价跌幅达93.33%,在今年的5月份受逾期兑付问题及纽交所退市警告的影响,信而富未来发展将以机构资金为放款主体的助贷业务为主,只能被迫离场。

上市公司尚且如此,小互金平台的处境就更为艰难了。可以想见,在互金赛道上也不是那么的好混。

加之,随着行业的发展,一些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比如“高利贷”、“暴力催收”、“骚扰亲友”等行业丑相也一直伴其左右。从国内第三方知名投诉服务平台“聚投诉”查询数据便可一窥究竟。就8月1至3日51信用卡的投诉便已达7条,而维信金科这几天的投诉记录更是高达14条。

行业内存在的这些丑相,对公司的发展自然会存在无形的压力。

7月15日,据网友在黑猫投诉湖南站反映,其在7月14日通过手机短信链接申办渤海银行51信用卡,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况下,51信用管家盗取了其手机服务密码,并通过伪装的验证短信查询了通话详单,盗取了其个人信息。目前,51信用卡仍旧没有值得信服的理由来解释这一事情。

这些负面影响,哪怕是51信用卡拥有再广阔不过的发展前景,也仍需其自身去解决。

何况,面对的问题远不止于此,来自对手的出击从未停止过。

2、参赛者众多 你追我赶成行业常态

信用卡用户历来是互金机构眼中的香饽饽,其低逾期、高还款意愿的群体特征也一直被国内主流信用卡代偿平台反复提及。

根据央行发布的2018年第四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显示,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在用发卡数量共计6.86亿张,同比增长16.7%,人均持有信用卡和借贷合一卡0.49张。高速发展的信用卡市场与极低的渗透率表明,在信用卡这一细分领域依旧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空间巨大自然也会引得众多的参赛者加入。目前除了51信用卡,主要的头部玩家有360金融、小赢科技、维信金科等。

信用卡增长情侣

从业务模式来讲。360金融作为倚靠360集团旗下近10亿的移动设备数据,以及近5亿的活跃用户输血,无论是贷款撮合规模还是贷余额方面,在同类平台当中都是坐上了头把交椅。

小赢科技在信用卡代偿平台方面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其信用卡代偿平台为小赢卡贷,主要资金来源于其旗下的理财平台“小赢网金”及“小赢普惠”。据相关资料显示,这两个平台业务占其整个平台交易量资金来源地额比重高达约85%左右。可见,小赢科技在这一领域的实力亦是不容小觑,而且已经在美股上市。

而维信金科同样作为港股公司,成立于2006年其主要产品就是信用卡代偿平台卡卡贷。据第三方咨询机构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指出,截至2017年底,维信卡卡贷以16.4%的市场份额在所有信用卡代偿产品位列第一。

今年维信金科又有了新动作。出于多方面的考虑,维信金科放弃了线下业务,迅速转身牵手中国移动、联通、电信三大运营商,联合推出分期付款借款产品,成为唯一一家与三大运营商都有手机分期业务合作的公司。

此外,维信金科还与部分OTA、互联网巨头旗下的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开发消费信贷产品,拓展线上渠道。在场景方面,维信金科则把目光投身年轻人喜爱的健身、教育行业,为职业院校、工作培训提供分期付款服务,跨行业合作联合建模,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能力。

据维信金科2018年财报显示,2018年的销售和营销费用为2.06亿元,2017年为6900万元,同比增加了近两倍。而且,从2006年至今,维信金科已经陆续获得了两张网络小贷牌照、融资担保牌照,以及直连央行征信中心的数据端口,成为合规经营消费金融业务的先发优势。

面对这些内外夹击,51信用卡如何才能保住其市场份额?

夯实科研实力 打造个性化金融服务

券商“申万宏源”对51信用卡予以“增持”评级,是基于中国消费信贷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公司领先的市场地位,认为51信用卡风险收益配比具备吸引力。事实上,能获得券商好评跟51信用卡自身的发展策略不无关系。

前不久,51信用卡副总裁魏建鹏在一次科技金融产业峰会上表示,信用卡从一二线城市到三四线城市再到乡村的渗透,这个过程是不可逆的。在这个过程中,51信用卡的定位就是服务不断扩大的信用卡人群。51信用卡还将在这个基础上通过开放自己的流量和科技能力引入更多的合作机构。

或是受券商好评以及51信用卡在这一领域的优势,其股价也应声大涨6%。

根据今年3月份发布的2018年财报内容来看,51信用卡在2018年进一步加大科技研发投入以后,其科技能力转化为科技服务收入的能力也在不断提升。因受益于用户规模的持续增长以及合作银行数量的增加,信用卡科技服务板块整体收入达到2.56亿元,同比增长82.1%,成为涨幅最大的业务,同时该板块营收占比也在不断提升。

上半年发布财报之际,公司方面也表示,2018年度技术团队自主研发并上线的“费马”全生命周期营销解决方案和“光锥”风控大数据AI解决方案,在降低获客成本、提高精准营销效率、优化产品体验、提高风控水平等方面获得显著成效。

除了拥有信用卡在这一垂直行业的绝对头部地位,旗下还有“51人品”为其助力,通过自身拥有的流量,留存更多用户并逐渐变现用户需求,构建一个基于信用卡管理的金融生态系统。另一方面,合法合规的业务和审慎的风险管理,在其发展路上也是一大优势。

尽管51信用卡面临的困境不少,但从这些角度来看,其未来也还是比较明朗的。同时,也可以看出,积极寻求转型改革才是避免被资本错杀最好的“护身符”

标签: 信用卡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