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人民币尚在普及之中,已有不法分子利用部分用户对数字人民币缺乏了解但想积极参与的心态,打着“数字人民币”的旗号进行诈骗,骗子们以“网购物品退货”“集齐*张卡兑换**元”“筹款建立养老院”“社保欺诈”“涉嫌洗钱”等等为名欺诈,使受害人蒙受财产损失。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梳理了近期有关数字人民币骗局,建议公众擦亮眼睛,谨防上当。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珠海刑侦”。
骗局一:集齐6张银行卡可以兑换100万元人民币?
日前,用户王雪(化名)在某社交平台上发布了一则求助帖称,有人向王雪母亲介绍数字人民币,并称自己已经收到了央行寄出的银行卡,共计100万元数字人民币,但要在2022年元旦到冬奥会期间才能兑换。
从王雪母亲收到的信息看,发信人自称“这100万元数字人民币,是北京公司让我办理养老院的前期资金,先去工商局办理营业执照,法人已经安排好了,我是董事长兼总经理。”在聊天中,对方还向王雪母亲展示了所谓的“数字人民币银行卡”和刷卡需要的POS机,声称集齐6张卡就可以在2022年元旦到冬奥会期间兑换100万元数字人民币。据北京商报报道,对方提供的“数字人民币银行卡”卡片正面有“数字货币激活卡”字样,左上角显示“中央银行”,右下角则标注了“DECP”。卡片背面则提示称,数字货币卡全球通用,此卡不记名不转赠如有丢失无法补卡,集齐全套即可激活。
△图片来源:北京商报
分析:这是一起漏洞百出的、以“数字人民币”为幌子实施的骗局。骗子展示的“数字人民币银行卡”“数字货币激活卡”等都子虚乌有。“央行”是“中国人民银行”的简称,而不是“中央银行”。更重要的是,数字人民币是由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数字形式的法定货币,没有实体银行卡,官方渠道是“数字人民币APP”和部分试点银行的官方APP,根本不可能存在“集卡”概念。此外,用数字人民币消费或提现无需长时间等待。
在该骗局中,骗子通过“兑换100万元”“建立养老院”等话术,企图吸引老年用户参与,但往往老年用户缴纳相应费用后,对方会消失无踪。大家要牢记“天上不会掉馅饼”的古训,面对送上门的无门槛/低门槛、高回报的投资项目要留个心眼,必要时可向政府部门咨询求证。
骗局二:数字人民币具有高隐蔽性,可以逃避追查?
11月初,河南省新密市公安局刑侦大队在福建相继抓获林某等涉案嫌疑人11人,这是全国首例利用数字人民币进行洗钱的犯罪团伙。据了解,林某通过数字人民币的方式为藏匿在柬埔寨的诈骗团伙进行洗钱,并且和被抓获的其他人分工明确:有人负责售借数字人民币钱包和银行卡,有人负责转账操作……从组织形式来看,此案与通过买卖银行卡洗钱的流程一致,不同的是在具体操作手段上选择的是数字人民币。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因为林某的柬埔寨上线告诉她,数字人民币具有高隐蔽性的特点,所以建议她找身边的人开通数字人民币钱包,用数字人民币洗钱。
分析:数字人民币虽然具有可控匿名性,但是以风险可控为前提的有限匿名,在保护合理匿名需求的同时,保持对犯罪行为的打击能力。所以,别想钻数字人民币的空子,也不要被“用数字人民币洗钱不会被追查”所误导,走上犯罪道路。
骗局三:体验数字人民币要预存大额现金?
今年2月,苏州市留园派出所接到符先生报警,称自己被短信诈骗了1万元。据民警了解,2021年2月11日,符先生在朋友圈看到了数字人民币试点发行预约信息登记活动,当时没有参加。12日,符先生手机收到一条“数字人民币预约登记”的短信,还附带一个网址链接。因为前一天在朋友圈看到过这个活动,符先生便相信了短信内容并点开网址链接。
随后,系统提示符先生卡内需要有1万元人民币余额,才可以体验数字人民币。信以为真的符先生便在上述链接中填写了自己的银行卡和密码,并将1万元人民币转入登记的银行卡内。事后,冷静下来的符先生才感到事有蹊跷,便查看了自己的银行卡余额,却发现卡内的1万元已被转走。符先生赶忙报了警。
△图片来源:微信公众号“中国人民银行”。
分析:开通数字人民币无需任何费用,使用数字人民币也无需存入大额资金。如需开通数字人民币,在已经进行试点的城市,用户可前往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等试点银行网点,通过扫描工作人员提供的二维码,下载“数字人民币APP”。除了银行官方提供的链接,不可相信其他链接,避免进入钓鱼网站。
△中国工商银行“数字人民币”界面。
△中国建设银行“数字人民币”界面。
针对数字人民币申请、使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记者也整理了一份小贴士。
【数字人民币使用小贴士】
1.数字人民币目前处于试点阶段,除官方活动中签通知链接外,不要点击其他不明链接,不要相信和下载安装其他非官方渠道的APP。
△“数字人民币”官方APP。
2.数字人民币使用时,仅会在数字人民币APP及银行APP内要求提供注册账号、密码、支付密码等认证信息。
3.无论何时何地,提到用数字人民币获利、返现、参与“数字人民币交易所”交易均为欺诈。一旦涉及“开通数字货币账户”、“数字人民币兑出支出”等字眼的短信,务必提高警惕。对于超出个人认知范畴的、回报期长的暴利致富手段,更要提高警惕意识。
4.警惕仿冒应用程序和仿冒银行信息,不要访问或回复仿冒网站、电子邮件或手机短信,避免感染病毒或泄露信息。
5.警惕任何企图索取数字人民币APP登录和交易密码的要求,谨防不法分子冒充银行和公安机关工作人员骗取密码。
栏目主编:任翀 文字编辑:白璐 题图来源:视觉中国 图片编辑:邵竞
来源:作者:白璐
标签: 数字
②文章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并不完全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受益服务用户之目的,如信息标记有误,请联系站长修正。
④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违规的相关信息,如发现本站上有涉嫌侵权/违规及任何不妥的内容,请第一时间反馈。发送邮件到 88667178@qq.com,经核实立即修正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