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闪刷pos机免费多少(公共场合有吵闹不止的孩子怎么办?这是个世界性难题)

快鱼网 25 0

编者按:近日,新加坡一家餐厅宣布,将对带有吵闹孩子的顾客收取附加费,结果引发了争议,有人举双手赞成希望推广开来,有人又觉得太苛刻,认为孩子吵闹是天性;前不久,国内某车次的高铁上,也发生了类似争吵。小孩因吵闹声音大,被乘客劝说制止,随后遭到孩子家长回怼,双方互不相让越吵越烈,这件事也曾在微博引起数万网友的讨论。

公共场合中如何安抚好孩子?碰到吵闹不止的熊孩子,我们应该怎么办呢?这看起来是个世界共通难题。不同国家的人们对此态度有什么样的不同?有什么做法来尽可能规避孩子吵闹带来的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本期约稿四位生活在不同国家的作者,结合自己经历来谈谈情况。

瑞士:

揭秘城际火车上孩子专用的“家庭车厢”

说到在公共场合如何带着孩子和谐地融入社会,就不得不说说瑞士的“家庭车厢”了。瑞士最快的城际高速火车Intercity(IC)连接瑞士南北两个最大城市日内瓦和苏黎世,是瑞士每天乘车人数最多的路线,这列火车前半段是一等座,列车中间是贩售餐食的餐车,后半段是二等座,而在列车的最后一节车厢门口有个蓝色玩具熊的标志,这就是专门为带小孩家庭准备的家庭车厢。

最后一节是孩子专用“家庭车厢”

此外还有一节“安静车厢”

在大多数的IC列车上都有这么一节车厢。车厢的外面喷绘着瑞士著名的动画、绘本或者是热带雨林动物等卡通形象,色彩缤纷,远远地就能吸引小朋友的注意力。车厢分为上下两层,楼下一般是可以停靠手推童车和大件行李,还有自行车的行李区。

这个车厢的精彩之处主要是二层的一个游戏区。游戏区就是个车内小游乐场,有滑梯、攀爬架、小船和山洞,还铺着防摔的彩色地毯,车外的高饱和彩色卡通图案也延续到车厢内。这一截车厢座位不多,所有的桌上都印有桌游的面板。小一些的孩子可以在游戏区攀爬打滚,大的孩子可以在座位上玩桌游。查票的列车长到这一节车厢的时候会郑重其事地给每一个小朋友都发一张免费的卡通儿童票,拿出剪票夹给它们打孔。伯尔尼到苏黎世车程大约一小时,不少带小朋友的家长会选择这个家庭车厢,孩子上车以后鞋子一脱就扎到游乐区,家长只要坐在旁边看着就好。在这里不怕孩子吵闹到别的乘客,不少在火车上坐不住的孩子就这样玩着玩着就到站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如果实在是对安静要求较高的乘客,火车还提供了一节安静车厢。在这个安静车厢不能聊天也不允许使用任何电子产品,就算是戴耳机听音乐也不可以。虽然没人巡视和强迫执行,但所有乘客都会自觉遵守。

父母习惯带着孩子

一起参加社交场合

瑞士托儿费用昂贵,父母们也不愿意因为孩子而牺牲社交,所以小小孩跟着爸爸妈妈出行和社交的情景不少,公共场所游戏区算是给带孩子的人提供方便和参与社会生活的方式。这一点和欧洲各国都类似,餐厅、健身房、图书馆、美术馆都有儿童活动区。有娱乐区的餐馆会更受家长们的欢迎。拿美术馆为例,所有大型展览的开幕式都有专门带孩子的服务。专门有美术教育职员带着孩子们看展制作手工,还提供健康的点心。一边让家长可以安心看展,同时也培养下一代观众。

“累趴那个熊孩子”

是瑞士人带娃的中心思想

在瑞士,只要孩子乱发脾气,忍不住捣蛋,瑞士人第一个反应会是:今年没出去玩儿吧?户外活动时间不够!游乐设施的品种大多都以肢体运动为主,他们都透露着瑞士人带孩子的一个重要中心思想,就是要“累趴那个熊孩子”。

所以,幼儿园开学的时候要求每个小朋友准备一双特别能造的雨靴,一身经脏防水的衣服存在幼儿园,这就是一套不管刮风下雨都能在室外玩耍的装备。蹦蹦跳跳玩累了才能把多余的精力耗光,瑞士人家的入门处一般都会堆着糊满泥巴的徒步鞋和雨靴,还有同样沾满泥点子的外套和雨裤。

文/贾淑芬(现居瑞士)

日本:

对吵闹的熊孩子该不该有点措施?网友分成两派

针对新加坡某餐厅对带吵闹孩子的顾客收取附加费一事,我在日本的社交网站上发出后,日本网友的反应有些出乎意料。

赞成派:

并非孩子的错,是父母的管教问题

几位赞成新加坡餐厅收取附加费的日本网友是这么说的:

“收费是有勇气的做法,是一件好事。日本的父母对小孩的教育管理变得越来越松懈了,导致有些孩子的行为不正常。我的印象是新加坡人对小孩的管教比日本人要严格得多。”

“培养孩子的公德心是父母的责任,收取附加费是从这个角度出发的一个措施。有些孩子的行为真的达到令人尴尬的程度。”

“我希望日本也采取收费措施!不要误会我的意思,并非孩子的错,这都是父母的管教问题。最近我听说有当母亲的深夜把小孩带到酒吧,孩子疯狂破坏了酒吧的设备。听说欧洲人从不在晚上把小孩带到娱乐场所。”

“有一些愚蠢的父母带着孩子去唱卡拉OK或去酒吧。孩子不愿意一直坐着不动,不停吵闹奔跑,所以给周边造成困扰,其实是父母管教不严造成。”

“现在不好好教育孩子的父母多起来了,小孩在外大声喧哗,大人沉默不管,放任自流。”

反对派:

类似做法可能会导致出生率下降

还有一些人表示对带着吵闹孩子的顾客收取附加费还是要慎重。

“这取决于孩子的年龄。我希望商店和顾客能够容忍小学低年级以下年龄的孩子。在日本,有许多商店婉拒带孩子的顾客。我认为附加收费不太妥当。”

“新加坡的少子化问题比日本还严重。类似附加收费的做法将让出生率又下降。民众对小孩宽容一些为好。”

为让孩子享受用餐不作妖

日本餐厅“各出奇招”

日本很多餐厅也在下功夫解决小孩吵闹问题,致力于为儿童提供特别的服务。日本有一些适合儿童就餐和亲子同乐的餐厅。比较常见的方法是设单间、建玩具角等;有些餐厅为12岁以下儿童准备“冒险森林”“城堡探险”类型的小游乐场;还有为0-1岁儿童准备的游戏空间和爬行角。小孩有得玩,就不会哭闹了。

喜欢铁道和列车的小孩不少,很多餐厅在这方面下功夫。位于东京御徒町车站附近一栋大楼8楼的餐厅,客人在店内既可以欣赏窗外的列车来往景观,又可以玩店里的铁路模型。小孩喜欢坐在靠窗的座位,可观赏下面的铁轨和列车。

还有餐厅把餐券印成“火车票”的模样,咖喱的辛辣程度用慢车、快车、特快来表示。将咖喱饭用微型火车运到座位,让小孩欢喜不已,店里还提供一岁的孩子可以吃的甜味咖喱。

在东京、埼玉和神奈川县都有连锁店的“钓船茶屋”餐厅也是小孩喜欢的,店内有鱼池,小孩和父母一起体验钓鱼,然后享用自己钓的鱼。

朋友的孩子在餐厅哭闹不止

竟被店员毫不客气警告

在我的印象中,飞机、电车、新干线等交通工具以及餐厅等公共场合,若是小孩哭闹,家长一般来说会显得很慌张,千方百计哄小孩,而且会很谦恭地对周围的人说对不起,害怕给别人带来麻烦。

有朋友带两岁的孩子去大众餐厅,没想到孩子开始哭闹,店员毫不客气地告诉朋友,孩子哭闹对其他顾客来说是噪音,这让她很尴尬,不得不带着小孩仓皇逃离。

我看到宝妈们在网上交流带小孩出去的经验时,有年轻母亲说:“孩子吵闹时,如果你努力安慰孩子,周围的人看到多少会体谅的。”再用一位网友的话总结:“一个理想的充满温情的社会应该是这样的:小孩在公共场合哭泣,父母赶快安慰小孩,然后对周围的人说,不好意思,给你们添麻烦了。而周围的人微笑着说,没关系,小孩就是有活力。”文/黄文炜(现居日本)

美国:

管教孩子属于“自律行为”

我老公从来不相信“他还是个孩子”这一套说辞,如果发现孩子行为上的不轨,他会严肃地纠正过来。前几天,我们在停车场听到一孩子在大声尖叫,娃爹很有自信地说“我们家的孩子可不敢这样”。我运气很好,在与娃娃们相爱相杀的十年中,没有多少声色俱厉的时候,因为在早期教育中,他们便知道“公共场合喧哗”是绝对不被允许的行为之一。“你并不想成为在场最大声的那个人”,这是娃爹很早就给娃娃们定的规矩。

儿子问“如果遇到危险了呢?”娃爹答“那是你们唯一可以在公共场合大声喧哗的时候”。

旁敲侧击比孩子喧闹本身更难堪

我所在的地方一般不会出现“父母不管教孩子,社会来替你管教”。我小姑也曾经提起,有一天在餐馆进餐时,有一个孩子非常吵闹,大概六七岁的样子,其实已经到了可以安静下来的年龄,但在场的众人也都容忍着,只有一个大叔,坐在大厅的另一头,试图对孩子的母亲隔空喊话,用的都是“幸好你只有一个孩子”,“等到他十几岁了,看你怎么办?”之类暗搓搓的话语,一时气氛变得十分尴尬,大家都感觉这种旁敲侧击比孩子喧闹本身更加让人难堪。

当众教育自家孩子的情况并不常见

我曾经在国内麦当劳里见过妈妈大声当众训儿子,这种示众行为并不太符合当地的世态人情。在这边,父母往往会把失去了控制的小孩带离现场,也许是去到车里,进行一番私下的训诫。所以有时也会见到做妈妈的“威胁”小朋友:你等着我们一会儿去车里。从现场抽离,用私下解决的方式处理公共事务,是更符合人情世故的方式。

对孩子表现的期待值会随年龄变化

培养孩子体谅他人的能力是这个话题的核心,父母作为引导者,设置好期待值是重要一步。

在婴幼儿时期,孩子哭闹不止大家都会表示理解。我们教堂里有一个隔音的安静室,宝宝们如果哭闹不止,爸爸妈妈们就会带着宝宝去这个小房间里。我家小朋友婴幼时期,我们在这个小房间里度过不少星期天的早晨。

从孩子懂事的时候开始,父母则会不断教导孩子要能够体谅他人,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不会对他人产生困扰,让孩子们了解父母以及社会对他们言行举止的一个期待。我的一些朋友,想起小时候在公共场合不知不觉变得大声时,都会提起一个共同点:父母的“那个眼神”,立刻自觉不妙,自然而然便安静了下来。

文/小裴(现居美国)

澳洲:

偶遇一场“推婴儿车的人们”快闪活动

前几天,我偶遇了一场快闪活动,主题刚好跟带娃有关,看完这次活动,也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澳大利亚一家儿童剧院Polyglot于10月22日和23日在墨尔本博物馆广场上举办了共计5场“推婴儿车的人们”主题快闪活动。任何推婴儿车出行的、孩子在3个月以上的父母都可以免费报名。这些推着婴儿车的普通人组成的快闪表演,吸引许多人驻足欣赏。

用快闪表演的形式

表达城市对这一群体的理解和尊重

活动过程中,家长们被组织方安排戴上耳机,播放的是音乐配诗意的独白,引导家长开启沉浸式体验。三名专业的表演者在60分钟的快闪舞台里循循善诱,带领着父母们行走、穿梭、停留、凝视。婴儿车和每一位参与者身上都系着五彩的丝带,随着推车的移动和人们的走位,明丽的色彩轻快地起伏。婴儿车在此刻成为一个符号,这些推婴儿车即兴表演的一群人扮演的不是别人,正是自己,也是所有哺育新生命的年轻父母的文化群像。

组织者想用这种充满感染力的快闪舞台的形式,来表现这座城市对这个群体的理解和尊重,也只有理解、尊重并善待这些推婴儿车的人们,社会才能涌动着爱与生命力。将推婴儿车的普通人搬上舞台,以跳跃的色彩、诗意的独白,以音乐相衬,是在肯定他们对这座城市的意义。

随处可见的儿童游乐设施

熊孩子“放电利器”

带过孩子的人都懂,孩子的活泼和好动并不是他们的错,他们那旺盛的精力只是需要一个合适的出口。我所在的城市,无论是市中心还是郊区,从室内到室外,到处都可以找到专为孩子们提供的游乐天地。那些色彩鲜艳的滑梯、秋千、跷跷板、攀爬架、蹦蹦床、沙坑等根据各个年龄段的孩子进行设计,难易不同,大小孩们都能找到喜欢的设施尽兴地玩耍。通常这些游乐设施附近都有一排排椅子,供陪伴的家长休息。

公共场所里母婴室的普及

为特殊人群提供便利

墨尔本作为澳洲第二大城市,像世界许多大型城市一样,大部分的公共场所,如动物园、博物馆、商场、图书馆等都配有母婴室。在这个私密的空间,家长可以方便地给孩子喂奶、更换尿不湿、加热辅食以及休息。

尤其当孩子闹脾气、可能潜在地影响其他人时,家长就可以带孩子进入这里安抚孩子情绪,避免影响他人。

家长有自知之明的同时

周围人的态度也起重要作用

纵使基础设施再怎么完善,“熊孩子”撒野也是无法避免的。作为一个2岁半孩子的母亲,我深知这个年龄孩子的“糟糕”状态。过剩的精力、总是唱反调、情绪转折快,这些天性在让人羡慕的同时,也着实消耗甚至透支成年人的耐心和体力。面对在公共场合失控的孩子,我们作为父母除了沟通、引导之外,周围人的态度对整体事件的走向也有重要作用。

我本人就经常在带娃出门的过程中感受到来自其他人的理解和包容。当孩子欢脱地在超市的货架上忙碌“采购”时,路过的老太太会停下来,笑盈盈地感叹我的孩子真可爱,让她想起自己那两个活泼的孙子;当孩子在博物馆淘气地摆弄广告牌上的零件时,馆内工作人员赶紧迎上来,我一脸愧疚,她却说没关系,只想确认孩子的手不会受伤;当我带孩子在餐厅吃饭,而孩子莫名总是喜欢凑到邻桌,看着他们吃饭,甚至哼起歌来。我几次过去跟那些客人道歉,他们都笑着说,“不要感到抱歉,他只是个孩子;他是那么可爱!”

这些小事时刻总是温暖着我,也不断提醒我,要把这一份宽容和温度传递给其他需要的人。

文/狂奔的树懒(现居澳大利亚)

来源: 北京青年报

标签: 孩子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