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成都平原的粮食主产区和都江堰精华灌溉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崇州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为基础,围绕引领小农户步入现代农业发展,探索形成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综合服务“三位一体”的“农业共营制”,有效破解了“谁来经营、谁来种地、谁来服务”难题。
一、崇州市“农业共营制”的探索实践
解决好“谁来种地”问题,对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影响将是深远的。崇州“农业共营制”形成了多元主体“共建、共营、共享”的新型农业经营格局,推进了粮食规模经营,巩固了粮食生产地位,实现了粮食增产增效。
(一)推进土地股份合作,破解“谁来经营”。政府主导推动构建以土地股份合作社为主的适度规模经营方式,为农业职业经理人搭建发展平台。运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颁证成果,推进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按照“入社自愿、退社自由,利益共享、风险共担”原则,引导农户以土地经营权折资入股,工商注册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借鉴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经验,公开竞聘农业职业经理人,形成“理事会+职业经理人+监事会”运行机制,吸引了一批有创业意愿的务农青年、返乡农民工、种养能手、农机农技能手、村组干部等到农业一线创业兴业。合作社采取经营纯收入按比例分红、“保底收益+二次分红”等方式,保障入社社员收益。2021年,崇州土地股份合作社259个、入社面积31万亩、粮食规模经营率92%。
(二)推进职业经理人培育,破解“谁来种地”。开展以农业职业经理人为重点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建立农业职业经理人初、中、高级“三级贯通”的评定制度、管理制度、考核制度等,对符合条件的颁发相应等级证书,实行准入及退出动态管理。制定农业职业经理人享受粮食规模种植补贴、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补贴、信用贷款贴息扶持等办法,健全农业职业经理人产业、科技、金融等“全生命周期”扶持政策体系,成为全国首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示范县。目前,崇州共培育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综合服务型农业职业经理人2565人,在岗人均年收入10万元以上,实现了“种粮有钱赚”。
(三)推进农业服务社会化,破解“谁来服务”。以满足农业职业经理人生产经营需求为导向,健全“研产购储加销”粮油全产业链服务体系。系统构建良种、良法、良田、良机、良制“五良”融合机制,建成川农大“两化”科技总部、长江上游优质粮油中试熟化基地等6个科研平台,筛选出宜香优2115等62个优质品种、20项农业科技成果在全省推广。建成中化农业西南总部,提供选种、配肥、植保、智慧农业、收储等优质粮油“7+3”全产业链服务,辐射川渝地区14个市(州)147万亩粮油基地;建成粮食烘储、农机、植保等专业化服务组织160个,全市农机化率92.9%、社会化服务覆盖率98%。
崇州“农业共营制”经过10余年改革实践,取得阶段性成效。一是粮食生产地位不断巩固,土地规模经营率达到76%,粮食规模经营率达到92%,农业标准化覆盖率达到90%,有效遏制了耕地“非农化”“非粮化”,被四川省政府表彰为“粮食生产先进县”;二是农业组织化水平显著提高,构建现代粮油产业体系,解决了一家一户传统分散经营办不了、办不好、办起来不合算的问题,农业社会化服务覆盖率95%;三是新业态新经济蓬勃发展,推动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2020、2021年保持1400万人以上旅游人次、旅游收入连续突破40亿、50亿关口,建成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四是农民收入实现持续增长,2021年崇州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自2010年以来年均增长12.9%。
二、深化“农业共营制”改革面临的问题
随着崇州持续以农业职业经理人为核心,把“农业共营制”改革引向深入,一些问题逐渐显现出来。
(一)农村土地流转和管理需规范。主要表现在:一是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对于由农户自主与农业经营主体签订流转协议的,集体经济组织未直接参与土地流转管理。二是在土地流转收益方面,农户有承包权收益,农业经营主体有经营权收益,而集体经济组织的集体土地所有权收益未充分体现。三是在农田基础设施特别是高标准农田的管护和利用上,集体经济组织和农业经营主体职责边界还需厘清。
(二)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建设存在隐忧。主要表现在:一是培训方式实效性不够。当前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仍以课堂培训为主,穿插实地考察,课堂讲授多、实践操作少,影响培训知识的应用转化效能。二是农业职业经理人选拔任用机制不完善。个别合作社习惯于选聘“熟人”“老成人”担任职业经理人,外地职业经理人、年轻职业经理人难以竞聘上岗。三是评价考核机制不完善。农业职业经理人评价考核主要是职业素养、业绩、诚信等情况,没有把从事“非粮化”“非农化”等情况纳入农业职业经理人考核,对于业绩考核较差的,缺乏相应的“退出机制”。
(三)粮油全产业链服务有短板。主要表现在:一是高标准农田设施逐渐老化,社会化服务主体的农业机械面临新一轮的更新换代,导致生产成本持续增加。二是全市水稻智能化育秧中心2个、农机综合服务中心3个,农业专业化服务平台资源整合不强、供需信息不对称,不能完全满足规模经营需求,据测算,需布局水稻智能化育秧中心5个、农机综合服务中心12个才能满足规模经营需求。三是规模经营主体生产的粮油产品基本以初级产品销售为主(占比70%),缺乏链主企业的有效带动,没有形成产业联合体和利益联合体,粮油等大宗农产品市场化议价能力不足,品牌显示度和竞争力相对较弱。
三、深化“农业共营制”,助力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建设的思考
崇州作为“天府粮仓”成都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把“农业共营制”作为农业生产经营的有效方式,持续深化土地经营主体、农业职业经理人、社会化服务“三大主体”改革,加快探索从“农业共营”到“农民共富”的实现路径,着力打造“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努力为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提供有效工作路径和制度创新成果。
(一)探索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新路径
一是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引领作用。贯彻落实《四川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条例》,赋予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享有集体土地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探索集体经济组织公开竞聘农业经营主体,构建“集体经济组织+规模经营主体(土地股份合作社+农业企业+家庭农场)”管运分离土地经营机制,对造成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以及土地撂荒的农业经营主体予以解聘或收回土地经营权,确保“农地姓农”“良田粮用”。同时,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市场主体经营权“三权”合理利益分配机制。
二是培育粮油产业经营联合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联合精深加工、专业服务、品牌营销等链主龙头企业,构建“链主龙头企业+规模经营主体+农户”经营模式,培育粮油产业经营联合体。采取统一生产、统一营销、信息互通、技术共享、品牌共创、融资担保等方式,探索建立订单收购、保底分红、二次返利、股份合作等利益联结机制,实现要素优化配置。鼓励链主龙头企业开展统耕统收、统防统治、统销统结等服务,将小农户纳入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带动小农户多种粮、种好粮。
三是深化财政支农补助资金形成资产股权量化改革。对财政资金投入的道路、渠系、公共服务配套等非经营性资产,移交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护利用。对财政支农补助资金形成集体所有的设施设备、烘干中心、育秧中心等经营性资产,按照项目出资比例开展股权量化,通过租赁、参股、联营、股份合作的方式,兼顾集体经济组织及成员、出资主体等各方利益,创新农村集体经济有效实现形式。
(二)完善农业职业经理人管理机制
一是完善全周期接续培养机制。深入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三年行动计划,依托涉农高校院所,以返乡大学生、农机农技能手、下乡创业人员等为培育对象,定制体验式职业教育课程。支持推荐农业职业经理人申报人才产业生态圈、“头雁”项目等高层级人才计划,畅通农业职业经理人成长成才渠道。联合科研院校专家、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建立互为补充的导师队伍,对农业职业经理人结对指导。
二是健全评价管理和竞争上岗机制。一是建立畅通有序的“引进—任用—流动”机制。对发展特色旅游、电子商务、绿色农业的人才适当降低准入门槛,努力构建政府引领、经营主体主导的引进方式。落实农业职业经理人竞聘上岗机制,鼓励农业职业经理不受地域限制,在全市区域内自由流动,通过市场机制优化农业职业经理人资源的配置和使用。二是完善高效的“评价—匹配—退出”机制。实行“动态管理+分类评定”的方法。三是建立合理的“合作—分配—共享”利益联结机制。探索同一生产领域或者同一产业链农业职业经理人有机联合、利益互惠的合作机制,实现“分头生产、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联盟效果。
三是健全政策激励机制。重点支持从事粮油规模经营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发挥农业职业经理人在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保供中的积极作用,带头严格落实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建立初、中、高级农业职业经理人享受社保、金融等差异化政策体系,试行考核耕地保护“以保定补”、考核粮食产量“以产定补”,充分调动职业经理人保好田、种好粮的积极性。
(三)推进粮油产业强链补链
一是全力推进全域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和建设,坚持新建和改造提升并重,推广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运用。鼓励引导粮油经营主体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维护投入,建设与现代农业生产和经营方式相适应的高标准农田。坚守耕地保护红线,全面建立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田长制”责任体系。设立“天府粮仓”司法保护示范基地,厘清集体经济组织和粮食规模经营主体管护边界,综合利用财政资金、集体所有权收益,加强高标准农田管护利用,做到“地有人种、田有人管、责有人担”。
二是提升粮油科技服务水平。围绕“种出好品质,卖出好价钱”,以粮油企业市场需求为导向,深化“五良”融合、“五优”联动,构建“龙头企业+科研院校+领军人才+规模经营主体+粮油种植基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提升优质粮油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具研发水平。探索组建“天府粮仓研究院”,依托天府粮仓科创中心、长江上游优质粮油中试熟化基地等“三中心四基地”,建设千亩粮油科技示范核心区、万亩功能水稻示范区、十万亩国标Ⅰ级优质水稻生产区,打通科研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搭建“立足崇州、服务川渝”的粮油科技服务平台。
三是提升粮油专业化服务水平。依托中化农业西南总部,整合本土专业化服务组织,因地制宜布局一批育秧中心、农机服务中心,搭建合作、开放、共享的粮油全产业链社会化服务体系。探索粮油生产“一键服全链”,建设集农场管理系统、精准种植系统、数字运营系统、品控溯源系统的“空天地”一体化智慧农业系统,推动智能化种植、精细化管理、精准化调度。培育一批以绿色、营养、健康为特色的“天府粮仓”粮油企业,形成“链主企业+龙头企业+规上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粮油加工企业集群,加快构建以粮油为主业的绿色食品现代产业体系。
(四)拓展共营制应用场景
一是以构建多元消费场景为着力点,探索实践“林盘共营制”。依托全国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盘活利用试点,推动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及其成员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引入专业化运营公司,构建“集体经济组织+专业化运营团队+农户”共营制模式,以优质精品林盘集聚优质服务企业,推动社会资本下乡有钱赚、集体经济联营有发展、农民参与有收入。
二是以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为切口,探索实践“村庄共营制”。按照“景区带园区融社区”理念,将山水田园与农商文旅体产业有机融合,实施“片区开发、整体招商、一体运营”,探索“集体经济组织+粮食规模经营主体+专业化运营团队+农户”协同共享发展新模式,培育多元化新经济新业态新场景,推动田园变公园、农区变景区、农品变旅品,以“村庄共营”促进“农民共富”。(作者:李唯,四川省政府参事室、四川国智决策咨询中心)
来源: 新华社
标签: 农业
②文章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并不完全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受益服务用户之目的,如信息标记有误,请联系站长修正。
④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违规的相关信息,如发现本站上有涉嫌侵权/违规及任何不妥的内容,请第一时间反馈。发送邮件到 88667178@qq.com,经核实立即修正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