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林做了什么pos机(4大原因决定了万达的这次失利)

快鱼网 25 0

为了避免失败,老板们应该多研究其他企业失败的案例,特别是那些著名企业的失败案例。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应该感谢万达给我们提供的丰富研究素材。

由“腾百万”转型而来的万达网科,在多年烧钱,亏损百亿元之后,以大裁员为标志,无奈地宣布了阶段性的失败。总结下来,万达这次折戟电商的原因有如下4点。

第一,基因上的不适

“编程一般是面向对象编程,而我们是‘面向总裁曲德君编程’,曲总怎么说,我们就怎么做,这证明了万达的执行力,但做不出什么互联网产品。”网科一位软件工程师向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一些员工认为万达网科跟他们待过的所有的互联网公司都不一样。互联网公司基本都以“快”为主,而在万达网科,最强调的是“向上汇报”,要先把计划做好了、向上汇报了、上面批准了才能行动。

上述工程师表示,在万达网科,基层员工不需要进行讨论,任务都是上面领导层指定好的。如果基层员工认为决策有问题,不想听话,那领导就会另拉一个部门来做。

他举了一个例子:此前飞凡要做一个内容发布系统,一段时间后,领导发现小组产品负责人不太听话,便另外成立了一个部门,再做一个内容发布系统,导致两个内容发布系统长期并存使用,直到后来这位领导发话,废掉其中一个系统,逐步迁移到另一个。在这样的氛围下,大多数人都学会了“闭嘴”。

第二,定位不清

起初,王健林希望能够通过飞凡链接商户,甚至充当商户的POS机,后来,飞凡又开始与互联网金融挂勾,并与万达的传统金融业务相融合,去年底,他们又说自己要做像美团那样的“逛街指南”。

但这些几乎完全对立的方向却给飞凡带来巨大的定位问题,事实上直到今天,即便在今天的飞凡内部,也有很多人不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

在1月20日万达集团2017年年会上,王健林特别提到了飞凡的问题。他说,飞凡原本的方向有偏差。“过去总想着做规模,如果从一开始就只为万达广场、旅游度假区研发,可能早就整出名堂了”。

一项创立五年,仅负责人就换了4个的集团业务,到今天还在纠正方向的偏差。王健林的言外之意,不仅承认了飞凡过去定位的混乱,也将板子打在了网科所有人身上。

第三,管理失控

管理失控的最直接表现是数据造假。王健林2017年初曾表示:“集团已经批准飞凡的五年发展计划。2017是关键一年,今年任务完成,明年才有可能整体盈利。”

王健林对于飞凡的信心,事实上是来自于下属们汇报的“注水报告”。那一年,万达的工作报告里说飞凡的活跃用户达到1.5亿,飞凡通会员8284万。

一名飞凡场景项目的员工承认,他们对外推广时,会宣称有2亿活跃用户,日活千万级。他坦言“2亿用户其实就是2亿个手机号”。

而据易观千帆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7月,飞凡APP的日活用户数据在7.4万~16.2万之间;2017年3月、4月、5月的月活用户数量分别为197.2万、113.3万、114万。这个数字甚至也高估了飞凡的活跃度,一位知情人士透露,飞凡接近真实的数据是:日活PV30万,远远不是万达宣称的千万级。

类似的数据掺水,并非仅是过去一年的情况。对于数据注水,王健林其实早已察觉。知情人士透露,他曾经在内部表示,“我每次见到曲德君都叮嘱这个事,你谁都可以忽悠,你别忽悠我。”

难以想象吧?在以强势执行文化著称的万达,竟然存在如此惊人的造假,这证明了管理的混乱与失控。

第四,用人不当

刘允是飞凡的第四任掌舵者。此前,万达电商经历过龚义涛、董策、李进岭三任CEO,在龚义涛和董策之间,万达集团CIO朱战备也曾临时接手电商项目几个月时间。

5年4任CEO,1任过渡CEO,相当于平均每年换一个核心领导,一个领导会带来一种新的发展思路,于是下面的团队就需要重新调整、磨合一次,努力跟上新领导的思路。不用想也知道,这种思想上的混乱会给底下的人带来多大的冲击与困扰。

再牛逼的企业,在这4大错误面前,又焉能不败?这再次提醒我们,要回归经营管理的本质,认清企业发展的根基是什么,遵从规律办事。

陷入同质化竞争,怎样重新获得竞争优势?

业务增加利润却下滑怎么办?

不懂财务,怎样及时发现财务风险与隐患?

企业招不来人,无人可用怎么解?

员工不自觉、干部不负责、老板操碎心该咋破?

怎样将老板从身心俱疲的状态下解放出来?

欢迎关注公众号:“老板管理智慧学堂”。

标签: 万达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