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金融行业借力于互联网的急速发展,也开始发力;同时以支付宝、微信支付为代表的支付产品也纷纷使出绝招,蚂蚁金服更是不久前上市;这一现象的前因后果是什么?主要产品现在各自是用什么打法?行业前景如何?本文尝试着做出了些许回答。
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支付行业概况1. 行业规模
第三方支付业务类型较多,主要包括网络支付、预付卡支付、银行卡收单、其他支付方式(主要指跨境支付)等。
2014年以来,随着扫码支付的诞生、移动支付的爆发,国内现金交易骤减,中国步入无现金社会的进程明显加速。
根据艾瑞研究报告:2018年中国第三方支付行业交易规模已经达到190.5万亿元。
在C端形成了以支付宝、财付通(主要指微信支付)为首的双寡头格局;在B端也不乏联动优势、拉卡拉、连连支付等多家支付平台;聚合支付具备兼容性高、流量积累多等优势,也开始崭露头角。
随着网联的接入,第三方支付行业已形成由央行监管,链接用户、第三方支付平台、银行间系统、商户的服务闭环。
2. 行业竞争
目前,中国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属于寡头垄断的状态,支付宝和财付通占据了93%以上的行业规模。
这一现象在C端支付上已经趋于稳固,在下一个支付革命到来前,恐很难有所改变。
但是从B端,即产业支付上,竞争格局没有形成完整的格局(在第三部分我们会着重提及)。
3. 行业产业链
第三方支付行业主要包括监管部门、商业银行、消费者、商业用户及基础设施供应商。
作为产业链的核心地位,第三方支付需要的第一门槛就是监管机构的支付牌照。
4. 商业模式:收入结构
收入来源可分为无形收入和有形收入。
无形收入:客户行为数据(其主要为B端业务赋能,如互金,电商,本地生活等);有形收入:用户手续费、商家接入费、技术服务费(为B端客户提供支付解决方案,在Part C 会着重提及)、沉淀资金利息收入(集中存管客户备付金限制了此项收入)。
5. 商业模式:成本结构固定成本:平台成本(技术服务,数据库等)和管理行政费用;可变成本:对商业银行的通道使用费(也可成为手续费)、促销成本(在C端业务起步阶段占绝大比例)。
二、主要产品研究1. 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实际上是微信和财付通联合推出的一款移动支付创新产品,财付通是持有互联网支付牌照并具有完备安全体系的第三方支付平台。
截至 2019 年末,微信月活跃用户数达 11.51 亿,满足用户及商户的不同支付场景;目前,微信支付已经实现了刷卡支付、扫码支付、公众号支付、APP 支付,并提供企业红包、代金券、立减优惠等营销新工具。
微信支付在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全民普及后,在针对未来的发展方向上考虑的更多是让微信支付成为每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用微信支付为生活的方方面面买单。
所以,微信支付在下沉到各种垂直场景当中,并且向着智慧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尤其是在拓展商户、服务商引导并深度服务方面 。
回顾微信四年来的发展战略——微信支付在 2014 年下半年建立了服务商体系,2015 年开始相继推出火星计划等多番举措,再到 2019 年提出纵横战略;其实是在逐步加深与合作伙伴的合作深度和广度。
2019年3月19日,在微信支付合作伙伴大会上微信支付发布“纵”“横”战略。
简单来说就是“行业+经营”——纵向不断拓宽服务行业广度,横向则致力于提升服务深度。
纵向是指微信支付将 138 个细分行业,归纳成为 36 个大行业,并通过微信及微信支付的结合,帮助行业完成新的产业升级。
横向是指微信支付通过以微信生态能力、微信支付基础产品能力以及行业产品能力为核心的三层产品“工具箱”,与每一个行业深度结合,解决商户经营最核的问题,也就是传统场景线上与线下用户间的连接弱势其中。
“三层”工具箱是指:
第一个层面是微信整个生态的能力;第二个层面是微信支付基础的产品能力,比如免密代扣;第三则是微信支付的行业能力,这是“需要微信与合作伙伴共同打造的能力”。
共建共创达到共赢,其实第三点也说明了微信支付团队在未来更希望听到服务商的声音,了解服务商对于行业的看法,与服务商共用打磨出好的解决方案。
2. 微信支付&支付宝对比
1)相同产品逻辑
微信支付和支付宝这两款成功的线上支付软件背后的成功逻辑也是相似——他们都重在服务用户,满足用户需求,并努力提升用户体验。
目前中国正在处于经济转型的节点上,传统行业与新兴行业的结合发展是经济转型的要点,线上支付产品的发展正在符合中国经济转型发展趋势。
作为与“钱”相关的产品,当然也一定要重视资金的安全性和操作流程的合规性。
目前在市场格局、科技环境和盈利驱动的三方因素影响下,各类金融机构都在由服务C端逐渐转向B端,支付机构也不例外。
未来,避开巨头在C端的锋芒,服务B端,尤其是小微商户,将成为支付机构竞争的新赛道。
支付宝和微信支付面向B端的服务整体同质化,导致用户体验趋同,难以分化用户。
C端打无可打,B端的战争刚刚开始……
2)中小商家服务打法
微信支付针对B端商家推出了“朋友会员”功能——“朋友会员”是微信支付为帮助中小商户经营,正在尝试和探索的一个新能力,此外并未作出更多官方的解读;该功能的开启能让商家与顾客结为好友,给予顾客到店消费的专属折扣优惠。
同时,商家也可以利用朋友圈、微信群向老顾客发布近期优惠和新品动态,引导顾客多次复购;不难看出,微信支付希望逐渐深入B端商家资源的腹地。
而在这个方向上,更早布局的支付宝以及背后的蚂蚁金服更为强调的核心逻辑则是技术,例如:将花呗、借呗、余额宝工具产品开放给更多的金融机构;信用能力、风控能力通过支付宝小程序、生活号整合输出给B端合作方;以及通过开放式的BASIC(区块链、人工智能、安全、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体系来赋能B端商户等等。
3)应用场景布局打法
双方布局的核心不仅仅局限于消费场景的覆盖,也同样都聚焦于在以中小商家为核心的B端市场寻找突破口。
支付宝上线并不断丰富社交功能,不断投入大量资源和补贴与微信支付展开红包大战,线下场景由原本的商家POS终端转为大力推广商家、个人二维码,在街头巷尾的小店场景中与微信支付展开争夺等等。
而微信支付也推出对标借呗的微粒贷,对标余额宝的理财通、零钱通,2月份宣称正处于灰度测试中的微信支付分,以及同样处于测试中的“朋友会员”功能等等;通过多个对标项目有针对性地补足金融服务短板,完善对中小商家的服务能力。
4)生态体系
微信的生态圈建立在社交之上——微信拥有国内最强的社交关系链,基于社交关系链所形成的生态圈更易于传播也更加稳固,并且生态圈又自然扩张的能力。
从平台依托的角度来看微信支付依托微信平台,利用微信社交关系链的高 频场景,通过春节红包、朋友转账等形式实现了快速发展;在微信平台的帮助下,微信支付有了庞大用户量和高使用率,以及对生活场景的渗透能力。
支付宝依托阿里这颗大树,支付宝的整个生态圈是基于支付与理财的核心形成的,因此更加专业、丰富,再加上阿里的各种产品对支付宝形成生态圈的辅助功能。
2012 年,支付宝获得基金第三方支付牌照,开始迈向金融业务领域;2014 年,蚂蚁金服正式成立,网商银行获批。
近年来,蚂蚁金服以支付为入口,打造金融服务生态平台,已形成以普惠、科技、全球化为首的三大发展战略和以支付、理财、微贷、保险、征信、技术 输出为主的六大业务板块。
5)资金性质
微信支付更多是建立在社交基础上,所以像发红包以及一些线下小额购物支付时,更多人会选择使用微信。
支付宝更多是与“钱”打交道,在专业性上更优于微信支付,所以在涉及到理财、大额转账\支付的时候,更多人会选择使用支付宝。
微信支付从流量来切入整个支付流程,使得支付流程更简便,更注重用户体验;支付宝更像是一个资金管理者,在存量上占明显优势,存量也是支付宝赢利的重要方式。
虽然近几年微信也开始做理财服务,但是总体上来说,用户从支付宝体系获得的好处比微信支付更多。
6)用户群体
在用户群体方面,中老年人其实更习惯于用微信支付,微信支付当然也是受益于即时通讯需求,并且页面更加简单。
总结来说,在B端业务的覆盖上,第三方支付机构通常会从三个方面来快速抢占市场份额:
首先是以较低费率甚至0费率提供基础支付服务,为B端商家打开进入自身业务生态的入口;第二是从科技、金融等方面赋能B端商家,帮助其提升服务能力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第三是对符合平台生态建设的企业进行战略投资,提高平台自身的综合竞争优势。
三、支付行业前景1. 产业支付
1)何为产业支付
产业支付是支付机构面向不同规模、不同产业的企业提供集支付、财务管理、资金管理、营销等服务于一体的产业解决方案的支付商业模式。
随着个人支付市场垄断格局已经形成,转向产业端寻求新的增量市场成为其他支付机 构的关键突破点。
2)支付企业在生态中的核心功能是链接与赋能
产业支付是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的主要方向。
在产业互联网阶段,B 端传统线下实体和商户迫切需要数字化转型升级,加快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融合已成为共识。
B端客户所属行业、企业规模、场景应用需求各不相同,这要求第三 方支付机构在深刻研究传统企业发展问题的基础上,提供有针对性的支付和经营解决方案。
未来第三方支 付机构的经营着力点将从拓展渠道转向增加客户黏性,关键点在于为客户提供多样化、个性化、高附加值的服务。
以上图为例:未来第三方支付机构可以通过支付数据收集沉淀、开发“数据+科技”服务与产业服务商联合,帮助产业服务商链接商户以及直接为商户提供数字化升级方案四个方向发力。
SaaS(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以互联网为基础提供软件服务,具有简化管理、 快速迭代、灵活付费和持续服务等优势,获得B端客户青睐,将成为未来第三方支付机构服务产业生态的重要方式。
第三方支付机构将聚焦中小企业数字化升级需求,依靠云计算、智能风控等技术定制解决方案,解决中小企业的运营效率和成本问题,深度赋能中小企业发展,加快数字经济融合发展;科技赋能也将成为第三方支付机构 B 端竞争的突破点。
目前,2B类型第三方支付机构主要涉猎的产业包含电商、零售、跨境、物流、旅游、航空、教育、互金、保险、数字娱乐、公共事业等领域。
对于前述产业领域,产业支付的覆盖过程主要取决于某一产业的互联网转型时间以及转型的难易程度,如有着天然互联网基因的电商行业,以及较早接受互联网洗礼的航旅产业,均属于第三方支付早期接入的产业场景。
近年来,跨境、物流与零售等场景的产业支付发展火热,第三方支付对这些产业的影响与价值之大。
下面,我们会以物流产业为例进行分析,物流产业支付的发力点。
2. 物流行业支付
随着网购的兴起,2018年物流行业规模已经高达2172.9亿元。
根据艾瑞咨询早起预测:在2020年预计会达到4777.2亿元,今年疫情或将加快物流行业扩张。
在行业不断发展的背景下,物流支付的交易频次与金额逐渐提升,这使得物流产业原有支付环节里的问题与制约因素愈发显著,如账期长、对账繁琐、资金归集不便、资金周转与资金安全等问题亟待解决。
第三方支付机构切入物流支付领域,不仅促使自身发力垂直支付领域,拓展客源与收入的增量空间,同时也在深刻塑造着“互联网+物流”业态,推动产业链上的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构筑物流金融闭环生态。
3. 跨境支付
第三方支付在国内相对饱和,垄断格局已经形成,在这种背景之下跨境支付成为了新的增长点。
主要分析支付出海的三个主要场景(即服务国人出境游、搭建跨境电商以及构建海外金融平台)中的“出境线下支付”以及“跨境电商支付”。
自2014年开始,随着中国消费者收入增加,消费理念升级,80、90后成为消费新主力,中国跨境电商行业成为新的风口。
于2017年突破千亿规模后,预计将在2021年突破三千亿规模。
同时,2019年中国过敏出境旅游人数达到3亿人次,估计花费2661亿元。
从目前来看,跨境支付竞争格局还未清晰,这其中最大的因素是来自于不同国家的政策监管。
截止2019年上半年,拥有跨境支付牌照的企业数量为30家。
国内支付巨头(支付宝、微信支付)主要通过重点布局海外 C 端服务进行海外扩张 ,此类支付产品成功的关键能力是支付费率、到账时效、风险控制以及支付比重。
而中小第三方支付机构主要发力 B 端市场 ,而参考基于跨境零售电商支付为商业展开VAT服务、出口退税服务、海关清关服务、金融服务以及汇率管理等。
微信跨境支付以华人线下支付为主要路径,以拓宽微信支付线下场景为目标,通过发展开放生态提升境外市场的覆盖;同时,推出更多深入的行业场景应用,注重区域特色场景和境内经验的海外适配。
相比之下,支付宝主要通过与当地支付机构和退税机构合作的方式布局海外线下支付业务,优化用户体验。
除了依托跨境电商推动支付宝推广,支付宝还通过反向技术输出,构建海外金融平台;即在当地挑选优秀合作伙伴,为其提供底层架构的技术标准输出,包括弹性可扩容的云平台、风控系统、大数据应用,在所在国发展本土化的“支付宝”。
进入2019年,在蚂蚁金服收购World First以及Pay Pal收购国付宝两件支付行业事件的推动下,中国和海外支付机构间的竞赛正式拉开帷幕。
蚂蚁金服借助国际支付公司WorldFirst扩大全球业务范围,而PayPal借助中国第三方支付机构国付宝进军中国支付服务市场。
中外支付机构间的融合与竞争使未来支付行业的博弈复杂化,但同时也更加促进了全球支付服务的良性发展。
4. 刷脸支付
除了在行业上的横向扩展,支付行业本身也在科技的支持下继续迭代更新。
时下最前沿的支付技术已经从二维码支付演变到了刷脸支付。
自2019年以来,支付宝、微信支付以及银联相继推出了蜻蜓、青蛙、蓝鲸刷脸设备。
站在C端的角度,刷脸支付和扫码支付为消费者提供了两种不一样的流程:
扫码付:掏出手机——打开支付宝/微信支付——识别二维码——输入密码(指纹)/ 将钱包二维码贴向商家扫描仪——完成支付。刷脸付:点击刷脸付——人脸识别——手动确认支付——完成支付。
梳理下来,刷脸支付的关键点在于解放消费者的双手,在“没有手机“或者“不方便掏出手机”的情景下进行快速支付。
刷脸支付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提供更加快捷、方便的支付方式;看似抓住了强有力的需求点,但在实际体验中,笔者包括许多消费者主观感受到,打开支付宝/微信钱包并不会耽误很多时间,也只有真的当我手机没电想借充电宝的时候,内心会呼唤刷脸支付。
总结来说,目前的刷脸支付在消费者心中,还没有成为一个刚需;所以短期来看,刷脸支付主要的挑战还是扫码付;但从更长远看,刷脸付在未来许多新场景下还是有很多机会,比如各类无人自助服务、亲子刷脸等。
但站在B端的角度来说,刷脸支付这一创新型智能硬件的出现改变着零售业的经营与消费形态,刷脸支付的普及开启了零售行业以无感支付为触点的“体验经济”。
通过刷脸支付这一个智能硬件,商家可以利用硬件大屏投放广告实现曝光率增加,也可以通过“刷脸支付即会员”和“支付后推荐收藏小程序”转化一次性购买者为长期会员,还可以通过刷脸支付的数据更好地了解并管理消费者,实现以支付作为切入点,打出“门店+小程序+支付+会员+营销”的组合拳。
智能支付硬件将连接起零售门店与支付机构背后的强大生态,通过场景改造与服务创新,为零售商户的智慧经营带来更多的想象空间。
总结来说,刷脸支付的出现,将更加便利商家管理消费者。
5. DCEP影响
近年来,电子支付产业链中分润最多 的机构渐渐从银行转换为拥有高用户粘性的头部互联网机构。
但DCEP的出现或将增强银行账户在支付产业链中的影响力,改写支付行业格局。
DCEP是Digital Currency Electronic Payment,也是央行数字货币的简称,表示的是数字货币和电子支付工具。
DCEP的货币属性和我们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纸币是一样的,是“数字化形态的”的纸币;使用数字货币替代现钞,保持现钞的属性和特征,但却拥有了便携性和匿名性,更加方便和安全;而且央行数字货币具有无限法偿性,承担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支付手段和价值贮藏等职能。
DCEP比现金更为方便,只需要消费者下载一个App,就可以使用,不需要像使用现金一样需要到银行去取;个人在手机开设DECP数字钱包,通过银行卡直接兑换DCEP。
DCEP可以双离线支付,交易双方手机都能在没有网络的情况下完成DCEP的转账,不用担心以前在地下车库或者信号不好的地方使用微信或者支付宝会遇到的问题。
由于DCEP账户是银行账户,央行对 DCEP 的推动会增强银行账户在支付产业链中的影响力,银行有机会夺回用户侧的账户主导权。
总结来说,DCEP的竞争优势在于支持双离线支付、便携性以及匿名性,以及作为国家政府背书的数字。
但所有的支付形式改变与否,笔者认为最主要因素还是应看向用户端,再者是商户端。
在用户端,头部互联网机构本就掌握网购、网络游戏等大量线上场景,拥有高用户粘性;在商户端,头部互联网机构给予特定场景的商户低费率补贴(参见支付宝“蓝海计划” 微信支付“绿洲计划”)。
我认为, 银行若想要夺回用户支付账户主导权,光是央行从DCEP 在用户账户层的制度设计上力推可能是不够的;如以DCEP的形式发放公务员工资、对服务商、商家进行补贴等,可加快用户改变使用的进度。
#原载于“AhaClub互联网俱乐部”作者:李若男 李曦 周良亮 ,指导:赖炜
本文由 @二哈|AhaClub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标签: 支付
②文章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并不完全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受益服务用户之目的,如信息标记有误,请联系站长修正。
④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违规的相关信息,如发现本站上有涉嫌侵权/违规及任何不妥的内容,请第一时间反馈。发送邮件到 88667178@qq.com,经核实立即修正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