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更多热门资讯、玩机技巧、数码评测、科普深扒,点击右上角关注我们
----------------------------------
“《长安十二时辰》好好看啊,墙裂安利!”
“那个好像要VIP唉,有没有云盘资源啊?”
“有有有,马上发给你,赶紧去看!”
“好嘞,得令!”
类似的对话在生活中时有发生,所长(ID:iwanwusuo)的许多学习资料也是在云盘上获取的。
不得不说,云存储诞生后,资源的分享方式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摆脱了硬件的束缚。
以前,要在电脑间实现文件共享,必须依赖各种工具,最常用的就是U盘了。
在没有云存储的年代,U盘就是资源分享重任的担当者,快乐的源泉。
还记得上学时的电脑课,关机还原+断网大法,让众多学子气愤不已。
想要得到快乐,就得去求求那个U盘里有游戏的同学,“大哥行行好吧!”
回忆起课堂上此起彼伏的欢呼和尖叫,竟没有一分是离得开U盘的。
那么,U盘这种当时的高科技产物,是谁发明的呢?
不瞒大家说,那时候在所长(ID:iwanwusuo)心里,“高科技” ≈“美国”……
所以在得知U盘的发明专利是属于中国的一家公司——朗科科技以后,是很震惊的。
随之而来的是浓浓的自豪感,谁说咱们科技水平不行的!
今天,所长就带大家好好扒一扒,U盘的前世今生。
U盘诞生简史
在U盘面世以前,一种叫做软盘的存储工具大行其道。
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这个东西的性价比那是相当低:
作为电子产品,软盘的价格在当时非常贵!
除此之外,它的容量极小,哪怕是历史最辉煌的3.5英寸软盘,存储容量也只有1.44M,这能装个啥;
使用也麻烦,软盘的使用必须要搭配相应的驱动,如果没有,不好意思,要么装,要么别用;
还非常脆弱,不能划伤、不能变形、不能受高温、不能受潮、不能靠近磁性物质等等。
使用时必须小心翼翼,生怕弄坏了,可以说与“移动存储”强调的“方便高效”理念背道而驰。
全天下的信息工作者苦之久矣,却又无可奈何。
没办法,谁让自己没能耐造出替代品呢。
但在“U盘之父” 邓国顺看来,已经完全忍不了了。
到新加坡工作没多久,身上携带的几张软盘就全部受潮坏掉了。
费用还在其次,主要是信息的丢失对工作的影响太大。
既然这东西容量又小又娇气,那就自己做一个耐造的大容量存储器吧。
于是,邓国顺果断辞了光鲜亮丽的工作,回到深圳租了个小套间开始捣鼓新发明。
回顾这段略显“冲动”的创业之始,邓国顺感慨,
“湖南人就是有种‘霸得蛮’的精神,明知道不容易,我也要去做。”
创业之初总是艰苦的,缺钱又缺物。
被用来当存储核心的闪存芯片在国内买不到,只能在新加坡入手。
为了省钱,邓国顺只好买了一台MP3,并把里面的闪存芯片分成4份来用。
真真的是一分钱掰成好几份花。
要说邓国顺想要做存储设备,那也是经过了一番思考的,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冲动。
在去新加坡留学之前,他就是联想的王牌程序猿,能获得公司首批出国学习的机会,更说明了他的实力。
“不敢说十有八九,但还是有一定把握能成功的。”邓国顺如此说。
终于在报废四台电脑后,“闭门造盘”的他捣鼓出4个8M的样品,取名为“优盘”。
这就是最初的U盘。
产品有了,那么公司也该成立了。
1999年5月,邓国顺和他的朋友们共同创办了改变时代的朗科(Netac)电脑。
在当年的深圳高交会上,优盘惊艳四方。
结实耐造,从3米高的空中落下,依然能正常使用;
体积小到如同钥匙,可以挂在脖子上;
哪怕沾上了水,只要吹干晾干,照用不误……
最主要的还是:内存大,而且不需要驱动!
以上几乎每一点都碾压软盘,于是优盘C位出道,获得了深圳市12万元的创业基金支持。
这为优盘进军国际市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专利之争
很有版权意识的邓国顺,在获得成品后就马上向国家申请了专利,转而为自己寻找投资人。
但是从国内到国外,鲜有投资方看好朗科。
为啥?还没钱打广告宣传呀,面对一个未知的新产品,谁想自己的钱打水漂呢。
唯一一个投资商还提出了苛刻的要求,想要钱可以,总部必须建立在美国。
邓国顺拒绝了,除了出于成本的考虑,还因为他的爱国主义。
但好在,仍有公司慧眼识珠,与东芝的新加坡代理Trek公司交流之后,双方定下了合作协议。
搞定了投资以后,朗科终于有钱了,可以开始打广告了!
于是,在2000年7月,朗科在太平洋电脑网上打出了首个广告。
他们把几十张软盘叠放在一起,为了突出优盘的容量;又用一支钢笔,突出了微小的体积。
这个广告虽然只花了6000元,掀起的却是革命性的变化。
最明显的标志是,同年12月,IBM宣布:优盘牌闪存盘被其列为自身无线应用解决方案唯一推荐存储产品。
说人话就是:以后我们就用这个,软盘什么的垃圾桶见。
作为高新产品的风向标,IBM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世界,优盘彻底火了。
老话总说,枪打出头鸟,尤其当这只鸟还是名贵品种的时候,更要下狠手。
眼热于优盘的火爆,有两家公司动起了歪心思。
一个是以色列的 M-Systems,一个就是自家的合作伙伴Trek,它们突然高举旗帜,声称自己才是第一个发明 USB 闪存盘的公司。
M-Systems要动手不难理解,因为很巧合的,他们在差不多的时间里,发明了几乎一样的产品。
在他们的印象里,中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是极为落后的。
想着通过法律渠道,打倒专利意识薄弱的中国公司,瓜分巨大的USB闪存市场。
那Trek为什么要反水呢?
在Trek看来,优盘最核心的闪存技术,根本就是自家上司东芝的发明,这玩意他们门清啊!
心想着,这东西肯定不能算作他们的发明,得去搅一搅浑水,从中分一杯羹。
但他们没想到的是,朗科早已在1999年就向国家申请了专利保护,且在2002年得到了肯定的批复(专利号:ZL 99 1 .6)。
这个专利填补了中国计算机存储领域20年来发明专利的空白,是历史性的一刻。
闻听这个消息,上面俩公司急了,向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了无效复审,并且拒绝向朗科公司缴纳专利费。
但是朗科赢在快人一步获取了专利,面对这种无理的上诉,中国严肃地拒绝了。
接受事实就要交专利费,好大一笔钱呢,这怎么行?
此后,两个公司与朗科一直纠缠着,官司从年头打到年尾,这也成为了全球闪存领域最著名的专利权之争。
这种混乱的状况一直持续到2004年才停止。
2004年12月,美国国家专利局突然回应,朗科获得了美国的专利权,专利编号为S。
老大哥都出来站队了,这还玩啥呀。
俩公司只能偃旗息鼓,接受朗科才是专利拥有者的事实,乖乖交上该交的钱。
专利战巨头
前面说过,看着朗科迅速膨胀,许多的科技公司都开始研发类似产品,山寨模仿停不下来,妄图在优盘的利益中吃上一口肉。
即便是外国大公司也不能免俗,诸如金士顿、PNY、索尼等巨头也混杂其中。
面对竞争的日益加剧,朗科并未坐以待毙,而是以“专利维权”为名,向巨头们挥刀。
首先挨揍的就是索尼,面对咄咄逼人且有理有据的朗科,索尼最终败下阵来,赔付朗科1000万人民币。
这在当时引起轰动,能在国外巨头的手中赢下一城,可是为数不多的精彩操作,一定程度上属于为国争光了。
出名的同时,朗科也尝到了甜头,开始磨刀霍霍,寻找下一个目标。
也许是上一次的成功让朗科信心爆棚,这次他们居然直接怼上了美国的PNY科技公司。
PNY是谁?那可是除了IBM以外,美国存储市场的第二把交椅,世界的巨头。
这次起诉所有人都不看好,即使朗科站在正义的制高点,大众也都认为会不了了之。
一场拉锯大战绵延了12年,最终的结果,是PNY向朗科赔付771万美元。
朗科再次以胜利者的姿态,惊掉了世界的下巴。
但是似乎从此以后,朗科的画风就变得有点奇怪,从一家科技研发企业,向维权诉讼企业转型。
据财报数据显示,从2011年到2017年上半年,朗科仅专利诉讼或争议案件就达上百次。
从美国的PNY科技,到韩国的三星,再到国内的阿里巴巴、旋极信息、农业银行、国迈科技等等。
可以说,完全像是一家专利意识超前的战斗企业!
每年靠收到的专利费,都足够盘活整个公司的运营,这也是U盘的名气这么大,朗科却不为人知的原因。
钱躺着就能到手,开发方面就懈怠了,至今朗科都没能有一款足以超越U盘的新产品面世。
但如今,朗科的这颗“摇钱树”快要倒下了。
朗科U盘的发明专利申请日期为1999年11月14日,专利权期满终止日为2019年11月14日,距离到期还有不到4个月了。
面对这样的窘境,朗科公司也承认,暂时没有把握应对专利失效后的运营风险。
这让人不禁为其捏一把汗,毕竟曾经是中国科技的栋梁之一,期待朗科能走出困局。
----------------------------------
后台回复“交流”,即可获得玩机技能合集,还可与众多机友一起讨论数码科技互联网第一线热点。
标签: 朗科
②文章观点仅代表原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并不完全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③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部分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受益服务用户之目的,如信息标记有误,请联系站长修正。
④本站一律禁止以任何方式发布或转载任何违法违规的相关信息,如发现本站上有涉嫌侵权/违规及任何不妥的内容,请第一时间反馈。发送邮件到 88667178@qq.com,经核实立即修正或删除。